-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市现物流发展规划与研究
武汉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三班
姓名:张恒
学号:200910189338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行业已经迅速的发展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并且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服务行业,显示出它自己独有的魅力。物流从他概念的起源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这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物流及其管理的已经成为企业利润的又一重大源泉,同时也成为企业迅速扩大市场的推动力。物流水平的发展程度如何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了一个国家资源配置的优劣、流通效率的高低。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物流发展也迅速的成为一个热点的研究话题,于是伴随着出现了大量的城市物流规划研究和城市物流园区布局研究。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鄂政办发〔2011〕127号)、《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物流中心的意见》(武政规〔2012〕3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快我市物流业发展,提高物流业发展的规模、水平与质量,承载国家物流枢纽的物流产业发展功能,一 规划背景
(一)发展的区位优势
1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武汉素有“九省通衢”的城市之城,交通网的建设日趋完善表2011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周转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量 万吨 41804.45 3.8 铁 路 万吨 10059.40 -0.9 水运 万吨 9293.06 3.1 公路 万吨 22442.00 6.3 航空 万吨 9.99 7.2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2644.18 16.8 铁路 亿吨公里 1226.60 7.2 水 运 亿吨公里 1072.86 32.4 公 路 亿吨公里 343.26 11.6 航 空 亿吨公里 1.46 31.6 旅客运输量 万人 25743.22 12.5 铁 路 万人 8511.70 16.9 公 路 万人 16317.00 10.8 航 空 万人 914.52 3.8 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873.84 16.9 铁 路 亿人公里 646.30 22.2 公 路 亿人公里 124.58 4.3 航 空 亿人公里 102.96 3.9 187条,增加9条。其中,国际航线23条,增加1条;国内航线164条,增加8条。通达国内城市72个,通航国家和地区数11个,航空旅客吞吐量1246万人,增长7.0%。公路通车里程13103.29公里,增长3.8%。其中,等级公路12775.49公里,高速公路617.40公里。公路路网2011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年末民用航线密度163.20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长3.8%。
经济发展优势。2010年,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500亿元,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支柱性产业体系也基本形成,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元,具备内在的物流需求规模基础,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培育规模发展的物流业的空间较大,对物流规模企业具有吸引力。“十二五”时期,我市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经济将实现跨越发展,必定释放出巨大的物流需求,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改善物流业发展服务环境,将进一步聚集物流企业和服务资源,使我市具有较强的增量物流竞争发展能力。 .区位竞争优势。市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具备成为有引领和带动发展作用的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我市近年来经济发展成就也证明了这种区位竞争优势。我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在辐射武汉城市圈及周边地区、拓展与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重点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的合作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区位交通组织优势。这些决定了我市具备发展以城市为节点依托、以增量为发展目标的辐射型物流业的条件。 .服务聚集优势。经济发展和区位竞争优势,使我市形成了物流服务的聚集发展局面。2010年,全市货运总量达40287.9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为21120万吨、铁路货运量为10145.6万吨、水运货运量为9013万吨、航空货运量达到9.3万吨,占全国及我省总货运量比重分别达到:1.3%和41.6%。我市在全国129个城市的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货运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三,在大宗货物的吞吐能力上具备效率优势和比较竞争优势,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档案综合理制度汇编.doc
- 档案管理度2011-3-25.doc
- 档案管理础(第4章 档案的鉴定).ppt
- 桶装水配公司管理制度.doc
- 桥梁监理划(斜拉桥).doc
- 梅州市旅产业化规划(节选).doc
- 桥梁专业计技术规定.doc
- 检修与作安全规范.doc
- 梯级电站划环境评价中生态指标体系的建立和量化[J].doc
- 检修车间全操作规程.doc
- 首发经济的驱动逻辑与市场响应.pdf
- 区域市场一体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pdf
- 未知空间权重矩阵及固定效应下空间自回归模型估计——以两层次市场发展格局为例.pdf
- 2025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发布 消费市场稳定向好增长.pdf
- 轮船航运与市场整合——来自晚清中国的证据.pdf
- 统一大市场与产业政策转型——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pdf
- 区域市场一体化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吗——来自长三角地区地理断点回归的经验证据.pdf
- 数字经济对全国统一农产品大市场的影响效应分析.pdf
- 电力市场化改革与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关联协调发展的研究探索——基于交叉补贴和价格传导的双重视角.pdf
- 统一市场建设、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