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技术参数指标
基于北斗通信的计量自动化系统
技术规范
目录
一、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1术语和定义 4
1.1北斗通信模块 4
1.2北斗指挥机: 4
1.3北斗前置机 4
1.4测量点 4
2系统架构 4
2.1北斗通信模块 6
2.2北斗指挥机 6
2.3北斗前置机 6
2.4上行通信协议 6
2.5抄表流程 7
2.6部署方案 7
3 技术要求 8
3.1工作电源 8
3.2数据传输信道 8
4.功能要求 8
4.1 北斗前置机 8
4.2北斗通信模块 11
5技术参数指标 13
5.1指挥机技术参数指标 13
5.2北斗通信模块技术参数指标 17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5464-1995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626.2-2006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2006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06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2006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2006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8-2006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2008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2-1998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DL/T 533-2007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
DL/T 614 多功能电能表
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Q/CSG 113007-201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三相多功能电能表技术规范
Q/CSG 113013-201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扩展协议
Q/CSG201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Q/CSG201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负荷管理终端技术规范
Q/CSG201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Q/CSG201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变监测计量终端技术规范
Q/CS2013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自动化终端上行通信规约
Q/CS2013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自动化终端外形结构规范
GB/T13384-2008《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自动化终端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自动化系统微功率无线通信规约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自动化系统宽带载波通信规约
当引用标准与本标准的要求有冲突时,应以本标准为准。
1术语和定义
1.1北斗通信模块
基于北斗通信的终端(集中器、负控、配变、厂站)远程通信模块简称北斗通信模块,符合现行南方电网终端远程通信模块尺寸要求和接口定义,即插即用,支持高精度授时、守时及定位功能,具备RDSS短报文通信功能;
1.2北斗指挥机:是指可以和一个或多个北斗实现通信的地面应用指挥终端,由天线和主机组成,具有全方向高灵敏度信号捕捉能力和信号发射能力,可实现对下属多个用户的指挥调度和多级分组组网功能。用于接收北斗卫星报文完成北斗通信协议解析将数据至主站系统自动化上行通信。
测量点指可以测量出唯一的一组电气量值的测量装置与北斗采集终端的顺序电气连接点,当物理上相同的一个电气连接点被多个装置所测量,或者被一个装置所测量但通过多种方式被传递到北斗采集终端时,按照多个测量点计,每个测量点设备具有唯一的逻辑定位编码,是该装置在北斗采集终端的参数配置、数据应用的唯一对象标识。
2系统架构
基于北斗卫星的远程抄表方案利用北斗卫星通信网络解决GPRS信号覆盖盲区的数传通道,实现电力主站与电能表的双向远程通信,其框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系统机构图
方案主要由北斗通信模块、北斗通信北斗前置机组成。北斗通信北斗前置机可以与大量安装北斗通信模块的终端通信,组成基于北斗卫星的用电采集无线覆盖网络;每台采集终端可以抄收多台电能表,采用RS485/微功率无线/电力线载波等本地通信技术,组成目前通用的下行通信网络。
主站与北斗通信北斗前置机通过以太网有线方式连接,采用计量自动化终端上行通信规约;北斗通信北斗前置机与北斗采集终端之间通过卫星链路通信,采用北斗卫星空中/用户数据接口协议;采集终端与电能表通过RS485、电力线载波或者微功率无线方式连接,采用DL/T645 电能表通信规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