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之实词考点技术总结.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8  PAGE \* MERGEFORMAT 1 中考文言文阅读之实词考点解析 明确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积累、掌握一百五十个左右常用文言实词, 能结合具体语境说出它们的意思。 注意事项: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 既要注意积累其本义, 也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否则就容易出现偏差。 实词的考查内容: 1.通假字。 指古人在书写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如《狼》“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等等。 2.古今异义。 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一类词, 这类词古今都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容易失误的地方。 做此类题时,不能望文生义,今古意义混淆而曲解文意。 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有以下五种情况: ⑴词义的扩大。 如“亲戚”,古代泛指内外亲属,现在指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后由专名变为通名,泛指一切河流。 ⑵词义的缩小。 如“臭”,古代既可指好闻的气味,也可指不好闻的气味,现在只指不好闻的气味;“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 ⑶词义的转移。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则指鼻涕;“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⑷词义的弱化和强化。 如“走”,古代指跑,现在指行走;“恨”,古代指遗憾、不满足、现在指仇恨。 ⑸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无贬义;现在则指品行恶劣,变为贬义词了。 3.一词多义。 指一些文言实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这种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一词多义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做这类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仔细分析,以确定究竟该用哪个义项。 如“见”,常见的义项:①看见;②会见,谒见;③接见,召见;④通“现”,出现,显现;⑤表示被动;⑥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等等。 具体选用哪个义项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 4.词类活用。 指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 它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这 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种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时还改变了读音。 词类活用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⑴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如《狼》“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一是名词,这里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打洞”。 ⑵名词活用为特殊动词。 其一,使动词。 该名词后面有宾语,并且这个名词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那么,这个名词便活用为使动词了。 如《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的“肉骨”为“使骨生肉”之意,名词“肉”为使动词。 其二,意动词。 该名词后面有宾语,且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可采用“把……当作……”的形式。 如《伤仲永》“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可译为“把(其父)当作宾客(看待)”。 ⑶名词活用状语。 名词作状语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 如《陈涉世家》中“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一句,“狐”在此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修饰“鸣呼”,可译为“像狐狸那样”。 ⑷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在此作名词用,指“奔跑的马”。 ⑸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较少,翻译时可采用“使……”或“让……”的形式,如《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中的“忿”,此外为“使……恼怒”之意。 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此类活用的形容词,在句子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或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都作宾语,分别指“坚硬的铁甲”“锐利的武器”。 ⑺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的,那么它就活用为一般动词了。 如《唐雎不辱使命》“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中的“轻”,这里便用作了动词,为“轻视,看不起”之意。 ⑻形容词活用为特殊动词。 其一,使动词。 形容词后面有了宾语,并且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了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了使动词。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其意为“使……变绿”。 其二,意动词。 形容词后面有了宾语,并且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意动词了。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其意为“认为……美”。 试题讲解: 2009--2012中考文言文三年重复考查文章 讲解目的: 明确考点 提示复习细节 查漏补缺 文章一: 三峡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