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现代汉语语音错读的原因 (2).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汉语语音错读的原因 现代汉语指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直至现在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通常所说的现代汉语专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不包括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的另外一个含义是指现代汉语科学,内容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这里所关注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所使用的交际工具——普通话。对运用到实际中的普通话语音进行分析,找出错读的原因,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人们的学习和运用,从而维护现代汉语的规范性。 1.北方方言(简称:北语):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影响力强) 2.粤方言(简称:粤语):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 ,以广州话为中心。使用人口约4000万。(影响力强) 3吴方言(简称:吴语):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以上海话为其代表。吴方言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 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 4. 闽方言(简称:闽语):厦门话为标准语,但影响力不强。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 5. 湘方言(简称:湘语):长沙话为标准语,影响力不强。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部分地区,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使用人口估计在2500万以上。 6. 赣方言(简称:赣语):南昌话为标准语。赣方言通行于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和皖西南一些县市通行的方言,其特点近似赣方言,有的学者认为也可以划入赣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较少的一个方言,使用人口约3000万。 7. 客家方言(简称:客语):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6%。 一、现代汉语自身语音特点的影响 任何一种民族语言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能产生一些独特的形式和规则,现代汉语的这种规律十分复杂,就汉字的读音来说,有古音、今音、共同语音、方言音,还有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再加上汉字没有音标、没有读音的依托,所以,现代汉语语音自身特点是造成错读的主要因素。 1、声韵调的错读。现代汉语的字音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也就是说念错任何一个部分都会造成意义上的变化。声韵调的错读大都和方言有关。我们江西的人很难分清楚鼻音n和边音l,“努力、能力、那里、奴隶、农历、脑力、耐力”这些词语头一个字的声母常读成l,上海人爱把zh、ch、sh念成z、c、s。“这里有一棵树。”上海人会发成zèlǐ yǒu yìkēsù。韵母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不能分辨前鼻尾韵母和后鼻尾韵母,这些混同多数表现为in\ing、en\eng、an\ang。安徽黄山地区的人对an和ang就不分。“船上有一张床。”他们会念成chuángshàn yǒu y-ìzhān chuán。方言区的人们可以根据辨音字表或是对照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分清自己的声母、韵母与普通话的不同之处,以矫正错误。 声调的问题要复杂一些。普通话有阴阳上去四个调类,分别对应着55、35、214、51四个调值。 a、变调不变引发错读。在语流中,有些音节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与单字调值不同,这多数是由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造成的。比如,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为34,有点象阳平:“想你”、“ 美好”,“想”和“美”就变得象阳平了。两个以上的上声相连的时候,则要根据词语含义适当分组进行变调:“很美好”中“很”的调值由214变成21,“美”的调值由214变成34;与之不同,“展览馆”里“展览”二字可全念阳平,后一个“馆”字念原声,这样比较清晰自然。单个字调值的确定性与单个字在词语和句子中调值的不确定性是一个矛盾,处理不好这个矛盾,就会错读。再看这样两句话: “他一向是第一个出场。” “你不来,我就不去。” 第一句里,第一个“一”在去声“向”前改变了原声调念阳平,而第二个“一”表示的是序数,仍念原声。第二句里,第一个“不”在阳平“来”前念去声,第二个“不”在去声“去”前念阳平。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都有一整套的规律可循,在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提醒的是,受到后面字音的影响而发生的调值变化,是为了普通话语音行进

文档评论(0)

pjho8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