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二版,李全利)第2章80C51的结构和原理.ppt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二版,李全利)第2章80C51的结构和原理.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二版,李全利)第2章80C51的结构和原理

第2章 80C51的结构和原理 2.1 80C51系列概述 MCS-51是Intel公司生产的一个单片机系列名称。这一系列的单片机有多种,如: 生产工艺有两种: 功能上,有基本型和增强型2大类: 在片内程序存储器配置上,有3种形式, 即掩膜ROM、EPROM和ROMLess。如: 2.2 80C51的基本结构与应用模式 没有总线扩展引脚的产品 2.3 80C51典型产品资源配置与引脚封装 2.3.1 80C51典型产品资源配置 由表可见: 增强型与基本型的几点不同: 片内ROM的配置形式: 2.3.2 80C51的引脚封装 2.4 80C51的CPU 2.4.2 80C51的时钟与时序 2.4.3 80C51单片机的复位 2.5 80C51的存储器组织 2.5.1 80C51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配置 2.5.2 80C51单片机数据存储器配置 2.5.3 80C51单片机的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2.6 80C51的并行口结构与操作 位寻址区 78H 79H 7AH 7BH 7CH 7DH 7EH 7FH 2FH 70H 71H 72H 73H 74H 75H 76H 77H 2EH 68H 69H 6AH 6BH 6CH 6DH 6EH 6FH 2DH 60H 61H 62H 63H 64H 65H 66H 67H 2CH 58H 59H 5AH 5BH 5CH 5DH 5EH 5FH 2BH 50H 51H 52H 53H 54H 55H 56H 57H 2AH 48H 49H 4AH 4BH 4CH 4DH 4EH 4FH 29H 40H 41H 42H 43H 44H 45H 46H 47H 28H 38H 39H 3AH 3BH 3CH 3DH 3EH 3FH 27H 30H 31H 32H 33H 34H 35H 36H 37H 26H 28H 29H 2AH 2BH 2CH 2DH 2EH 2FH 25H 20H 21H 22H 23H 24H 25H 26H 27H 24H 18H 19H 1AH 1BH 1CH 1DH 1EH 1FH 23H 10H 11H 12H 13H 14H 15H 16H 17H 22H 08H 09H 0AH 0BH 0CH 0DH 0EH 0FH 21H 00H 01H 02H 03H 04H 05H 06H 07H 20H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位地址 字节 地址 通用RAM区 30H~7FH,共80字节 数据缓冲 堆栈 SP指示栈顶 复位时SP=07H 系统初始化通常重新设置 RAM内容查看 基本型单片机有21个SFR离散地分布在80H~FFH空间。 与运算器相关3个 ACC B PSW 与定时/计数器相关6个 TH0,TL0 TH1,TL1 TMOD TCON 指针类3个 SP DPH,DPL 与口相关7个 P0,P1,P2,P3 SBUF SCON PCON 与中断相关2个 IE IP P0口结构 P0作通用I/O口(当EA=1或“MOV”传送时C=0) 输出时 2.6.1 P0、P2口的结构 输入时 读锁存器(“读-修改-写”类指令,如ANL P0,A) 读引脚(“MOV”类指令,如MOV A, P0),要先写“1” 1 0 P0作通用I/O时为: 准双向口! P0作地址数据总线(当EA=1或“MOVX”类传送时C=1) 输出时,地址/数据信息分时出现在输出引脚。 输入时,先输出地址,然后自动向锁存器写1,再读引脚。此时为真正双向口。 P2口结构 P2作通用I/O口(未扩片外存储器,或虽扩RAM但采用“MOVX @Ri”传送时C=0) P2作通用I/O时为: 准双向口! P2作地址总线高8位(C=1) P1口结构 P1仅能为通用的准双向口! 2.6.2 P1、P3口的结构 P3口结构 第一功能:通用I/O口(对口寻址时) 第二功能(不对口寻址时) P3.0 :RXD(串行口输入) P3.1 :TXD(串行口输出) P3.2 :INT0(外部中断0输入) P3.3 :INT1(外部中断1输入) P3.4 :T0(定时器0的外部输入) P3.5 :T1(定时器1的外部输入) P3.6 :WR(片外数据存储器“写”选通控制输出) P3.7 :RD(片外数据存储器“读”选通控制输出) 2.6.3 并行口驱动简单外设 并行口的负载能力(AT89S52) 每根口线最大可吸收10mA的(灌)电流 P0口吸收电流的总和不能超过26mA P1、P2和P3每个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