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县××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行性调查报告书
××县××镇
2011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总体概括
××镇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位于××村,是已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分片面积800亩,农田产量低于当地平均产量,投入大、产出低,当地政府重视,干部群众对农田水利建设有较高的积极性。根据现在水网水资源的实际情况,灌水方式采取地面自然灌溉方式,设置灌溉渠和排水沟,灌溉农田规划水塘成方格化,高标准“三面光”的干、支、斗、农灌溉渠道,渠系设计根据现在灌溉渠系的分布,进行合理布置,完善结构,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7以上。使项目区达到“涝能排、旱能灌、渠相连”、增产增效的目的,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合理化、科学化、确保农村大局稳定,依据××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1年省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制定本项目。
1.2项目名称
2011年××县××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
1.3建设地点
××县××镇××村。
1.4建设单位
××县农业局
1.5项目责任人
项目责任人由××县农业局局长×××担任,技术指导由×××工程师担任。
1.6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可深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又可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管理的方针,立足于大农业发展,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项目区农业农田水利建设,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确保农田用水需要,为发展项目区高效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7建设内容与规模
工程区面积:800亩。挖建主渠3条。主渠1、上顶净宽0.6米,下底净宽0.6米,渠净高0.6米,长2200米;主渠2、上顶净宽0.4米,下底净宽0.4米,渠净高0.4米,长800米;主渠3、上顶净宽0.6米,下底净宽0.6米,渠净高0.6米,长900米;总长3900米。
1.8项目期限
该项目建设计划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完成。建设工期为4个月。
1.9进度安排
该项目建设计划在2011年11月开工,2011年1月份中旬完成主干渠1、支渠1、支渠2;2012年2月底完成排渠, 2012年3月完成全部工程。
1.10 投资估算
工程可行性投资估算为79.59万元。其中建筑工程74.04万元,工程设计费4.29万元,招标费0.16万元;工程监理费1.1万元。
1.11预期效益
项目区农田改良后,当年即可投产、增产创收。以年亩产900公斤稻谷计,800亩可产720000公斤稻谷,以现价200元/百公斤计,产值1440000元;较改造前3年年均产值为800公斤/亩×800亩×200元/百公斤=1280000元,年增达16万元。
1.12结论
农田灌、排渠系改造后,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大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由于粮食产量高,可提供更多商品粮,减少地方政府为筹措粮食花费资金,又可支援国家建设,效益良好同时又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速度,从而使农村大局稳定。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县××镇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区面积800亩,项目区区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区内种植水稻为主。气候为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全年平均气温2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433毫米,适宜种各类亚热带经济作物。项目区地表水源丰富,可全年供水,可以满足项目区灌溉用水的需要。项目区内所有排灌渠为人工挖掘的简易水圳,在汛期,易受洪水灾害,农田积水,作物损毁;到旱季,由于排灌能力低,又易受干旱威胁,对项目区作物生长不利。
2.2农业农村经济概况
(1)区内有人口500人,农户105户,劳动力250,人均耕地1亩,农林牧渔业产值500万元,农业总产值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46元。
(2)粮食生产情况,区内水田800亩,播种面积为800亩,粮食总产量为240吨,人均可支配财力为1950元。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特别重要意义。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的。
(1)增加灌溉面积,实现农业稳产高产
项目实施后,可基本达到农田旱涝保收,同时还可解决全区人多地少与粮食供需矛盾。
(2)实施综合开发,调整产业结构
项目实施后,为发展林、果、桑、渔、禽等立体农业提供水源保证,将对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关键作用,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节约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
项目实施后,水资源的利用率将大大提高,项目区供需水矛盾将得到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