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川钓鱼城石照县衙解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欢迎大家光临钓鱼城石照县衙。
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县级行政长官行使职权的法定场所,也是各级吏员、差役办理公务的地方,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古人曾有“民非政不治,政非官不举,官非署不立”的说法,县衙是为政必不可少的机构。
钓鱼城石照县衙是宋蒙(元)战争时期唯一一处延续至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的南宋地方政权机构。它有别于目前国内现存的一些明、清著名县衙,而且从布局及厅堂建筑物上体现出了钓鱼城战争时期因地制宜的独特风貌。
石照县衙为当年民居改建而成,但县衙内部的设置仍与中央各职能单位相对应,是南宋中央政权在地方上的一个缩影。
合川古称褺江,春秋战国时代为巴国封地。公元314年,秦在现在的合川设置垫江县,演习至汉、晋。南朝后改为东宕渠郡,西魏改郡为垫江,置县为石镜县。因江中由石屹立,正圆如月,谓之石镜,而得名。宋代因宋太祖赵匡胤祖父名“敬”,与石镜县的“镜”同音,为避讳,遂改为石照县。
南宋时期,在钓鱼城长达36年的抵抗战争中,合州州衙一直是抗战指挥部,而就原民居改建的石照县衙,则负责处理钓鱼城城民事案件和纠纷的处理。降元以后,城中设施遭到元军破坏,县衙故址复为历代民居。
2009年4月至9月中旬,石照县衙旧址经过抢救性落架维修,随后又经为期两个月的布展陈列和环境整治,再现了县衙昔日的风采,为钓鱼城增添了一大景观。 石照县衙是由中轴线及东、西两侧副线三部分建筑群组成的,除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大堂、二堂、三堂外,其东侧副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监狱、厨院、知县宅等建筑,西侧副线上有古时衙署内工作人员办公及休息的西群房,有知县反省自身功过的虚受堂、思补斋及南北书房等建筑。
县衙的首部建筑照壁,与县衙大门相对,构成居中和震慑的作用和效果。照壁主体由青砖砌成,高大方正,壁垣顶设挑梁,置小圆筒青瓦。鸱尾衔壁脊,四角小翘,似如崇楼广厦。
照壁的浮雕画面正中,有一个形似麒麟的怪兽,叫“贪”,这是神话中的最为贪婪之兽,传说它能吞下金银财宝,从画上可以看到它的脚下和四周尽是宝物,但它仍不满足,张着血盆大口,妄图吞吃天上的太阳,结果落了个粉身碎骨,葬身悬崖的可悲下场。正验证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古语。据记载,在照壁上绘画“贪”的形象,是为借助文化的力量触及官员灵魂使吏治清明,保证官员清廉。因此各级衙署在照壁上刻绘“贪吃太阳”的图案,使每天进出官衙的官员时常与照壁打照面,达到时刻提醒官员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不要贪婪残暴,祸害百姓”的警示目的。将照壁辟为“廉政警示牌”的做法,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县衙前的戒石碑为衙门专有之物,通常以石材镌刻名言警句,意在告诫官吏要清正严明,廉洁自律。石照县衙戒石碑见于光绪《合川志卷三·职方》,正面书“思无邪 公生明”,分别出自《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和《荀子·不苟》 “公生明,偏生暗”。意思是“心存高远,才能摒弃邪念,秉公办事;为官公正,才能明察秋毫,清正廉明”。
碑阴书为石照县令文焘手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意思是“你们这些官员的俸禄来自于百姓艰辛不易的收获;如果你暴虐广大的普通老百姓是很容易的,但是朗朗青天是难以欺骗的,总会有报应的。”
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前后蜀政治腐败、一触即溃的历史教训,从孟昶的《诫谕辞》中重点摘录出四句,“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作为宋朝官箴。后来,宋太宗赵光义将这十六字官箴正式命名为戒石铭,颁示天下,刻石立于全国各府州县衙门之中。
县衙大门外分别按古代形制设置石狮子、门墩、跪石、喊冤鼓、放告牌碑等官府衙门不可缺少的构件,使得县衙显得格外威严、壮观。
县衙大堂中间悬挂“正堂”金字大匾,匾额下为知县审案暖阁,抱柱上有“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的对联,俗称“官联”,官员们通常以此表明自己的官德、官风、官声、官政等为官之道。上方悬挂“明镜高悬”金字匾,顶棚上36个方格,象征一年360天,每个方格都绘一只飞翔的仙鹤,朝圆心中间八卦图飞去。暖阁正面屏风,绘有《海水潮日图》,表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
知县审案桌后的令箭架上放有令箭和火签,阁外一侧放着18般仪仗兵器,一侧放着男女各种刑具和板杖。大堂内和月台青砖铺地,镶嵌着两块明代万历年间跪石,右为被告石,左为原告石。两块石上还有被告人、原告人双膝磨出的痕迹。大堂外两侧高立着“肃静”、“回避”两对高大牌子,显得气氛森严。
知县的雕塑是按照石照县令马伯康的形象绘制,马伯康为湖南人。曾以右翰林郎知合州汉初县事,后任石照县令。
由县衙大堂屏风两侧往后,即进入二堂议事厅,是古代县令及其佐官、书吏处理公务、迎接和会见宾客的场所。中间明柱上有“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楹联一幅,堂中悬“清慎勤”匾额一方。此即为石照县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