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47ppt课件
第九节 苏轼(一) 一、苏轼的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长子,宋代成就和影响最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第一期:神宗熙宁二年以前。幼聪慧,从其父母读书,学通经史,又能书画。嘉祐二年中进士,得主考官赏识。嘉祐六年通过制科考试,正式开始仕途生涯。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苏轼主张变革,但反对“以立法更制为事”,他上书批评神宗“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力主“结人心,厚风俗,存纲纪”,即主张“渐变”、“人治”,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求放外任。 第二期:熙宁二年至元丰八年,即熙宁变法时期。苏轼先任杭州通判,后调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有政绩。但因其诗文中时有流露对熙宁变法的不满,被拘捕入京。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苏轼政治上的低谷时期,洒脱旷达的个性更加鲜明。 黄州团练副使是闲职,黄州又山水形胜,故苏轼有充裕的时间游山玩水,读书著文,使其文学创作进入全盛时期。 第三期:元丰八年至哲宗元祐八年,即元祐更化时期。苏轼被召回京城。但他主张对新法要“校量利害,参用所长”,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屡遭程颐为首的洛派的攻击,被迫再求外任。 第四期:元祐八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即哲宗亲政时期。哲宗亲政,苏轼被当作旧党屡遭打击。新党指责他“讥斥先朝”,于是被贬。苏轼“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徽宗即位,苏轼遇赦北还,次年病逝于常州。 苏轼一生关心现实,积极从政,但始终处于新旧党争的夹缝中,备受打击。就政治而言,可谓悲剧人生,正如他死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所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但正因其政治上的失意成全了他在文学上的得意。 二、苏轼的思想 苏轼年轻时就“奋励有当世志”,他不满宋代因循苟且的世风和积贫积弱的现状,是一位温和的现状变革派,同时又是一个关心百姓、颇有政绩的官吏和积极主张备战御敌的爱国者。 苏轼没有提出过系统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但综其一生言行,可知其思想极为复杂。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是儒家。但他又认为伦理道德应是“人情之所乐者”,并努力追求一块“乐”的个人精神天地,反对矫情伪饰。 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道出苏轼出入于儒、释、道的复杂性。但苏轼喜佛家的“空”、“静”,超尘拔俗,清心寡欲,但不喜懒散、无所事事;他喜道家的游于外物、逍遥旷达,而不喜“齐生死”之虚无和毫无检束的颓放。 苏轼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三种思想互有消长,但三者的互补,使他始终能在逆境中随缘自适,保持积极、乐观、旷达的胸襟和情怀。 此外,苏轼热爱生活,感情丰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善诙谐,喜嘲谑,这些都增加了他独特的人格和气质。 三、苏轼的文学观 在文学创作领域,苏轼举起了韩愈和欧阳修两面旗帜,继承并发展了韩、欧的文学主张,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文学观。 第一,从文道关系来看。 苏轼在文以明道、文道统一的前提下,更强调“文”的独立地位和作用,强调文学自身的美学价值。他要求作家同时自觉地重道和重文,并把文学创作的最高标准定在“能道意所欲言”,这就摆正了文、道的关系。 第二,既求真、求理、又求新求变。 他认为应该在求形似的基础上求神似,应该严格遵循基本艺术规律。但其可贵之处在于努力求新求变,即遵循必要的艺术规律,又要突破和创新,但创新又不能一味标新立异。 第三,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 苏轼继承和发展了韩、欧平易的一面,尤其推崇平淡自然。这是他所推崇的最高艺术境界,行云流水,随物赋形,达于出神入化之境。 第四,在文学语言方面特别强调“词达”。 “词达”指文从字顺,流利畅达,也包括精巧、艰苦的艺术构思,用言辞准确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趣。但同时他又不主张直白浅俗,强调作品应有含蓄隽永之美。 苏轼不仅是一个文学理论家,而且也是一个杰出的文学活动家,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无可争议的领袖,许多文坛名流出自苏门,诸如“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等。 苏轼又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一个通才式的人物,不仅精通文学,而且是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其文学著述甚丰,诗文合编为《苏东坡集》,词编为《东坡乐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