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中国戏剧中的谐谑传统.doc
浅论中国戏剧中的谐谑传统
摘 要: “谐谑”即诙谐逗趣,我国戏剧在诞生之初就蕴含了这一重要的元素。滑稽调笑,谈言于微中其本身即为一门艺术,将这门艺术融入戏剧,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现戏剧的内容,往往比“歌”、“舞”更具吸引力。从上古至五代的“优人优戏”到唐之“弄参军”、宋之“滑稽戏”,都体现了这一传统。
关键词: 中国戏剧 谐谑传统 语言艺术
中国戏剧一般来说是由歌曲和舞蹈组成的,而歌舞的起源要追溯到上古之巫。《说文解字》曰:“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1]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之巫,即戏剧的最初形态是用以乐神的,而我们这里所研究的具有“谐谑”元素的戏剧形态主要用以乐人,而非乐神。《淮南子?本经训》载:“凡人之性,心和欲则乐,乐斯动,动斯蹈,蹈斯荡,荡斯歌,歌斯舞,则禽兽跳矣。”[2]人有七情六欲,人类的感觉需要表达,而“声”成为了最原始的载体。声音的多变渐渐形成了音乐,久而久之对于音乐的感知又促使人类用肢体语言演绎舞蹈的形态。音乐和舞蹈的形成提升了人类表演的欲望,而戏剧成为融合音乐、舞蹈、科白等多种表演伎艺的载体。戏剧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一类以语言为主要表演方式的戏剧,从戏剧的起源开始,探讨这类戏剧不同阶段的发展形态,展现这类戏剧“滑稽调笑”的传统伎艺。在关于戏剧起源的探讨理论中,无疑“优”的出现影响了戏剧的产生,而“优人优戏”也最为体现“滑稽调笑”的传统,或托故事以讽时事,或寄“瘦词”以刺君王。古时的俳优与戏剧有着深刻的渊源,优的出现影响了戏剧的起源和发展,从“优孟衣冠”开始到宋元“滑稽戏”的鼎盛无不体现了戏剧用以娱人的谐谑传统。
一、“谐谑”传统的起源
《史记?滑稽列传》载: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为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又:‘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J者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汝欲休乎?’陛?J者皆曰:‘幸甚。’优旃曰:‘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大呼曰:‘陛?J郎!’郎曰:‘诺。’优旃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J者得半相代。”[3]
从优孟和优旃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优戏的几个基本要素:(1)滑稽,即善为笑言,以滑稽调笑为主。(2)伎艺,优的演出要配合歌舞、音乐和言语说明。(3)“言无邮”,“邮”即过错,即言之者无罪。古时的优人是由君王和贵族豢养的,专门用以娱乐的艺人。优人在演出时所使用的语言往往别有所指,具有讽谏的作用。正是由于优戏讽谏的作用,优人才想尽办法利用语言、服装、动作等各方面要素,将要说的道理以逗趣的方式表达演绎出来,以免于获罪。优孟扮演故相孙叔敖,讽刺楚王不顾孙叔敖后人的生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优孟这种“合于大道”的调笑之言,正是戏剧“谐谑”传统所包含的济世之义。
二、角色类化之“参军戏”
明胡应麟云:“优伶戏文,自优孟抵掌孙叔,实始滥觞。”[4]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优是中国戏剧的源头之一。而优孟优旃之事,只是戏剧发展的初级形态,这时优人的伎艺往往停留在模仿状态,“善肖人之形容,动人之观笑”[5]。优孟的表演仅仅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再现人物的形态,随着戏剧的发展,需要融入更多的表演伎艺,而戏剧所展现的内容也不再是应一时一景的讽刺时事之剧。戏剧内容的丰富,从讽刺时事到表演故事的转化,使得戏剧需要更多的角色和表现手法。唐代的参军戏,正是表演方式多样化的滑稽戏,使得滑稽调笑讽谏之语通过插科打诨般的方式展现。
关于参军戏的起源及其发展流变过程,从“许胡克伐”这样的优戏出现,到《赵书》中优人戏弄馆陶令周延,初步形成角色的类化,再到唐开元年间段安节《乐府杂录》中正式记载“弄参军”,虽在戏名、时代、人物等方面有所争议,但是参军戏一角色假扮官员被戏弄,一角色执行戏弄的任务,这样的表演形式使得戏剧中形成了两个相对之义的角色。两个角色的演出,类似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相声,科白为主的表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