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考申论热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国考申论热点汇编

食品企业屡上黑榜 [背景链接]   一个食品生产厂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有16批次产品被北京市食药监局通报批评。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福建知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知福”茶叶,有16批次产品被通报下架。这样“屡上黑榜”的厂家不止一个,而目前对屡次曝光的食品企业还是市场自行约束。   [深度解析]   [原因分析]   不合格食品“屡上黑榜”的原因有生产者和经营者见利忘义、无视法治和警告、处心积虑的结果,也有消费者鉴别不合格食品能力低、食品安全消费意识淡薄等问题,但更重要的,或者说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则是由于管理的“断档”。   首先是制度规定“断档”。我国《食品召回管理办法》等已于3月份由国家药监局制定出台并于9月1日实施,并明确“对于不安全食品,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期限召回”,以及责令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要停产整顿等规定,但对于具体如何召回、如何责令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停业整顿,更重要的是不按规定召回、不有效停业整顿如何严厉处罚和执行等,却由于实施时间短等原因,目前全国各地自上而下几乎没有详细的配套措施和实施办法,实际操作性不强或大大减弱。   其次是制度执行和协作存在“断档”。“屡上黑榜”的不合格食品,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某地生产的食品,在异地被查出不合格问题后,要么在被查处地消失一段时间后又复出,要么换个地方继续销售,但生产者还是那些厂家。这表面反映的是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厂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停产停业整改等措施,而背后很显然折射的则是查处地与生产地、国家药监局与地方药监等执法部门,在有关不合格食品生产厂家查处、整改等信息方面存在空白、对接不力和效果不佳等情况。   查处的归查处,上榜的归上榜,而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整改与否更是另一回事。查出问题与对接、整改问题“两张皮”甚至“多张皮”、不挂钩或不有效挂钩,再加上监管者和违规企业不用为此付出多少代价甚至无代价,不合格食品“屡上黑榜”,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参考对策]   对此,中公教育(微博)专家认为:   一方面,包括国家食药总局和地方药监等部门要迅速行动,针对《食品召回管理办法》等规定出台更详细的执行落实措施,并明确严厉罚则加大落实力度。   另一方面,不管是国家药监局,还是地方药监局以及地方政府等,都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药品食品监管全国“一盘棋”思维,上传下达贯通,不同地方部门间沟通协作融洽、畅通,努力做到一地查处问题,其他地方及时有效跟进联动,避免药监执法监督信息孤岛和各自为政、事倍功半甚至无效果,进而不合格食品“屡上黑榜”现象的悖拗局面再存在和再发生。 网诺侵权治理 [背景链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侵权层出不穷,从侵犯肖像到侮辱诽谤,从假冒伪劣到网络盗版,几乎在网上随处可见。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公开,意见对监管重点、落实企业责任、加强执法协作、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做了具体部署,意见指出,用3年左右时间,有效遏制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从现状看,国内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长期以来,著作权法在国内实施情形并不容乐观,各种侵权行为泛滥成灾。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复制粘贴式的转载更为容易,导致原创者著作权得不到必要保护。而如今,微信公号等自媒体发展轰轰烈烈,抄袭、侵权行为更具有隐蔽性也更猖狂,给基础薄弱的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极其严峻的考验。   国内的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当下社会的法治进程不无相关,呈现出较为典型的阶段性特征。一是人们的知识产权和维权意识比较淡薄,导致知识产权保护的氛围不浓厚;二是文化侵权行为现象普遍,形成“法难责众”困境;三是维权成本高,令人望而生畏。   [参考对策]   对此,中公教育(微博)专家总结措施如下:   一是依法监管。加快推进打击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法治化市场环境。   二是技术支撑。积极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在网络交易监管中的研发应用,提高对网上侵权假冒违法犯罪线索的发现、收集、甄别、挖掘能力。   三是统筹协作。充分发挥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统筹协调机制作用,加强行政执法、行业管理、宣传、司法等部门间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四是区域联动。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加强跨区域、跨境监管执法信息共享,强化对侵权假冒违法犯罪线索的追踪溯源和联合行动,铲除侵权假冒违法犯罪链条。   五是社会共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落实电子商务相关企业主体责任,畅通社会举报投诉渠道,加强网络数据信息的共享和分析,构建多方参与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新格局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