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产业组织(三进入退出壁垒).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产业组织(三进入退出壁垒)

第二讲 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 (一)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是决定产业内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分布以及产业长期利润水平的重要因素。 Bain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有效的进入壁垒是垄断和寡占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当不存在进入壁垒时,卖者几乎没有力量决定价格,即使有也不会持久。” 进入壁垒 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原因。 产品技术特点 资源供给条件 社会法律制度与政府管制 消费者偏好 进入壁垒 (1)规模经济 (2)绝对成本优势 (3)必要资本量 (4)网络效应 (5)产品差别化 (6)政府管制 1.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的大小取决于 市场容量的大小 MES相对于市场容量的大小 产量小于MES时曲线斜率的大小 (2)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3)必要资本量壁垒 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入的资本。 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必要资本量越大,新企业筹措资金越困难,其资本费用就比在位企业高,因此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也就越大,这就是必要资本量壁垒。 不同的产业,必要资本量随技术、生产、销售的不同特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金融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投资风险 沉没成本 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是指消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直接效应:网络的用户基数越大,越能吸引新的用户。如电话公司,邮件系统等。 间接效应:产品用户增多,该产品的互补产品增多,带来补充价值。 产品差异化是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厂商所生产的产品之间替代程度的不完全性。差异化壁垒的核心是在位企业在市场中拥有进入企业所没有的消费者偏好优势。 消费者的偏好差异 广告宣传强度 商标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 信息不对称 如果政府认为一个产业中只适合少数几个企业并存,为避免过多企业进入引起的过度竞争,政府会采取措施限制新企业的进入。 许可证制度、特许经营制度 差别化税收政策 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进入壁垒 (1)过剩生产能力投资 学习曲线:随着企业累计产出的增加,企业生产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 生产技术越复杂,学习效应越明显。 方式: 产品扩散策略:细分市场并抢先进入 提高转换成本,降低用户对其它产品的需求弹性。培训、个性化服务、根据累计消费量给予折扣等。 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 (二)退出壁垒 退出壁垒(Barriers to exit):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时遇到的障碍。 退出壁垒的高低会影响到企业进入市场的决策。 如果企业主动或被迫要退出某个行业市场,但却很难退出,存在退出壁垒。 沉没成本:资产专用性等。沉没成本越大,企业越想维持原有的生产,努力收回未得到补偿的投资。 违约成本太高。不能履行原有的合同所需支付的成本 行政法规壁垒: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不允许企业随意退出。非公益事业,政府为了控制价格总体水平,实行限价政策。 市场发育不完善或配套环境不健全 退出壁垒与进入壁垒的关系 构成进入壁垒的因素往往同构筑退出壁垒的因素紧密相关。 在一般情况下,进入壁垒低的行业,退出壁垒也可能低,行业的竞争性较强。反之,进入壁垒高的行业,退出壁垒也可能高,行业的垄断性较强。 思考与练习 选择你熟悉的一些行业,对行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进行分析。 * * 三、进入与退出壁垒 进入:是指在某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 进入壁垒:产业经济学理论中对进入壁垒含义的理解存在分歧,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 20世纪40年代梅森(Mason)和贝恩(Bain)等人 :进入壁垒是指在一个产业中在位企业拥有的相对于进入企业的优势,从而使在位企业可以持续地把价格提高到最小平均生产和销售成本以上,而又没有引起新企业进入这个产业。 施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 :进入壁垒是新企业寻求进入某一产业时必须承担的、高于已有企业的生产成本 进入壁垒的概念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壁垒的研究重点从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生产技术特点等外生因素转向分析在位企业为了减少未来的竞争,通过自己的策略性行为影响市场结构而形成的内生性壁垒。 如果在位企业采取某项行动目的是想把潜在的竞争对手排挤在市场之外,从而使自己免受进入者的进入威胁,那么由此形成的进入壁垒就是“策略性的(strategic)”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 1.结构性进入壁垒 2.策略性进入壁垒 进入阻挠 在位企业为保持自身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通过一系列策略性行为构筑防止竞争对手进入的壁垒。 1.结构性进入壁垒 2.策略性进入壁垒 由需求因素和生产技术因素形成的结构性壁垒是策略性壁垒存在的前提。 如果没有结构性进入壁垒,策略性进入壁垒不可能长期存在。 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使得寡占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