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
代
女
性
诗
词
歌
曲
鉴
赏
姓名:邓德兵
从李清照之词看其早期生活
李清照(1084一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李清照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李清照出身于一个名望较高的书香门第。父亲李恪非曾任礼部员外郎等职,精史博文,能诗善文,据宋韩淲《涧泉日记》卷上载:“廖正一明略、李格非文叔、李禧膺仲、董荣武子,时号‘后四学士’。很受苏东坡赏识 。其母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善工词翰,善文章。《宋史、李恪非传》中写到“其妻王氏亦善文”古代作为女子四很少被史书记录下来。虽然仅仅“亦善文”三字,但也足矣表明其母文学造诣之深。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艺熏陶。加之李清照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擅长诗文,亦通音律,能书会画,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女文学家、艺术家。他被后人尊为“婉约派词宗”.在火星之上的15座环形山脉。其中之一就被命名为“李清照山脉”,其他14位也均为世界名人,由此可见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其传奇一生也就成为后人争相认识的焦点。今日学生才疏学浅,斗胆以易安居士的四首词谈谈居士的早期生活经历。
.一、少女时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年少时期,大多数人的少年是美好的,李清照也如此。李清照一生下来就降落于官运亨通的李恪非家,加之其母亲又是望族出身,李清照在父母和整个李家地位自是尊贵。父母眼里,他是唯一的女儿。李王二人对她可谓百般疼爱,李清照自是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早期两首《如梦令》作品中“沉醉不知归路”和“浓睡不消残酒”都提到酒字和醉字。在那个礼教严厉男尊女卑的社会,女子本分无德为好。但李清照似乎很不合那时的淑女标准。话回来说,李的自由绝对和她的父母宠爱不可区分。
在父母的爱护中其作品如何?且看两首《如梦令》。
其一,《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写得是以次野游活动,生动的刻画出一位活泼天真,热爱生活的带有人文气质的少女形象。“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常记:尝记。曾经记得日落溪亭之时,我还沉醉在溪亭的美景之中,不想回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直到游性已尽天色已晚才驾舟回去。不知不觉中船竟然划到了荷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怎么划的船啊!且不管它,当船划入荷花深处时。浆声惊起了一群在沙滩上歇息的鸥鹭。全词用语自然平常,格调清晰。“兴尽夜归图”生动逼真。
其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昨天夜晚听到雨点稀疏,风却刮得很大,我喝了几口酒就沉沉的睡去了,直到天明才醒过来,醉意却还未消去。“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我有些担心的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样了?)她漫不经心地说海棠花还是原来的样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你知道吗?怎么会是原来那样呢?应该是绿叶经雨水滋润而更加肥大,粉红色的海棠花经风吹雨打而显得消瘦。词人由海棠花的消瘦联想自己的年华。少女的那份懵懂开始了新的思考。
二、新婚时期,十八岁那年,她嫁给了山东老乡诸城人赵明诚(字德甫)。赵明诚的父亲是赵挺之,与李恪非同为朝官,李赵结亲是在京城,当时赵明诚还是太学生。李清照生活在一个文人仕宦之家,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夫妻二人又有着共同的爱好,收藏金石典籍。但赵明诚身处官场也不免在外为官。李清照自少不了相思之苦。
新婚夫妇都是才人,其生活中作品怎样?且看!
其一、《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上片主旨是买花。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似乎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春” 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下片主旨写戴花。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萋。“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