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ppt

  1. 1、本文档共1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辛亥革命的失败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讲: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二、新文化运动开路 二、新文化运动开路 (一)关于启蒙问题 1、何谓启蒙 启蒙即普及新知识、新思想,使人摆脱愚昧和落后状态。 启蒙的根本标志在于:以人自身为目的;以人的解放与权利的保障为出发点 。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敢于认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kant, Immanual 1724-1804):德国哲学家 冲破中世纪的教条和偶像 欧洲启蒙思潮着重打破“宗教神学的枷锁” 中国的启蒙思潮则着重冲决“宗法伦理的网罗” 反对封建主义,呼唤自由、平等、民主的精神特质 欧洲的启蒙运动 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启蒙”一词, 英语为Enlightenment,意为启迪。1784年德国哲学家I.康德(1724~1804)所著《什么是启蒙》指出,“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黑暗的中世纪”。当代人即用“启蒙时代”这个概念,表明那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的历史时代。 西方的启蒙运动持续了约400年,形成了两大思潮、两种文化。从近代来说,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家,他们始终以人和意识为研究对象,运用的是理性主义的逻辑方法,形成了一种文学文化。以培根、洛克为代表的哲学家,以科学和语言为研究对象,运用经验主义的逻辑方法,形成了一种科学文化。这就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的由来。一直持续到今天。 “我领悟到了我十年来始终未曾真正掌握的‘五四运动’的意义――只要专制、官僚和教条主义的思想仍然盘踞在政治领导人和民众的脑袋中,启蒙运动必将在中国继续发展下去,无论路途是多么的曲折,代价是多么的高昂。” 舒衡哲(Vera Schwarcz),著名汉学家,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生于罗马尼亚,犹太人。 2、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任务和特点 (1)任务 第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 第二是实现现代化 (2)特点 “师夷长技以制夷” 矛盾的文化心理 唯科学主义的张扬:陈独秀 胡适 蔡元培 文化保守主义的回应:杜亚泉 吴宓 梁漱湏 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爱国精神 充满变革精神 中国近代文化演变的历程,既是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接纳,又是对它的排斥和抵拒;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又是对它的继承和弘扬。正是在传统和西化相斥相纳的漩涡激流中,在历史感情和价值取向的猛烈冲撞中,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过了坎坷曲折的道路。 (二)、新文化运动与启蒙思潮的兴起 1、产生背景:解决民初的文化危机 “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正始》 亡国:政治出现大的变动,一个朝代垮台了,这是亡国。 亡天下:指文化失掉了,人文精神失掉了,一群人像兽一样,彼此争夺,达到吃人的地步。 ◎ 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在于为现代民主政治寻求文化价值支援,其目标在于以西方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价值观为武器,批判儒学意识形态和改造国民性,塑造共和国民的现代公民人格。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开端:两种观点 有自《新青年》始,有自蔡元培改造北京大学开始 代表人物:“三只兔子闹中华” 蔡元培(1868-1940) 陈独秀(1879-1942) 胡适(1891-1962) 蔡元培:新文化运动的保姆 生平简介 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 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 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 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道德文章,夙负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 毛泽东:“孓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的人格魅力:1、一生追求进步革新 1898年蔡元培的“征婚条件”: 不缠足。(2)识字。(3)男不娶妾。(4)男死后女可再嫁。(5)夫妇不合时可以离婚。 1917年把陈独秀引人北大任文科学长。“当代学者人格之美,莫如陈独秀,” 倡导教育救国: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 蔡元培的婚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