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探索.ppt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探索

十一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知识温故】;【核心突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政策内容、特点及影响; (2012·皖北协作区联考)由于战前的俄国只有1.75%的人口从事工业,这意味着苏俄需要恢复旧沙俄的经济政策。唯一不同的是,正如列宁所说:“如果沙皇制度由于有了13万贵族便能维持几个世纪,为什么我们不能依靠拥有24万忠诚活动分子的党坚持几十年呢?”列宁在此强调了(  )。 A.“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必要性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可能性 C.运用市场规律发展经济的可能性 D.恢复经济及优先发展工业的必要性;一、客观评价新经济政策(理解结论)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重心由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3.是列宁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4.这一政策受到了俄国广大工农群众的欢迎,促进了俄国工农业生产的恢复,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二、分析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目的不同:军事上的胜利;政治经济危机。 实质不同:前者是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手段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者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程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经济效果不同不是正确途径;正确途径; 例2.(2013高考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摘自《列宁全集》 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话快速工业化战略。(9分) 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 ; 例2.(2013高考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10分) 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 ; 例2.(2013高考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⑶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8分) 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 ;三、对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四、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评价 特点:经济上,高度的计划性;政治上,高度集权化。 评价:①巨大作用。②探索和创新③没有解决,忽视④照搬,挫折;【核心突破】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影响及其评价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原因: 启示:①繁荣和危机往往相互关联,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机,防患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②要随时注意经济制度内部机制和政策的及时调整。③国际关系的协调也极为重要。大危机的恶化与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相关,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不利己。④经济危机往往具有双重性。在大危机期间,一方面表现为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难得的机会和一种推动变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