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物传记与古代散文翻译
人物传记与古代散文的翻译;点击高考; 而“变”则指文体、分值、题量和题型的变化。2004年高考除湖南卷考了《放鹤亭记》,其余都是传记文。2005年高考除福建卷考宋濂的《送天台陈庭学序》、湖南卷考欧阳修的《记旧本韩王后》、浙江卷考孙樵的《书褒城驿壁》,其余仍是传记文。而2006年安徽卷、北京卷、湖北卷、江西卷等都是古代散文,2007天津、安徽、江西、浙江、湖南等地也是古代散文。但是江苏从2004年以来一直是人物传记,今年是否有变化呢?;人物传记阅读材料的特点;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古代散文的特点;阅读古代散文注意点;分析考例(2007湖南试卷):;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 之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其
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C.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 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 于
故燕王欲结于君
答案:A;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在本文中阐述了“明主之道”,他指出,作为“明主”。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治国有“术”,而不在于事必躬亲。
B.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
C.韩非子认为,君主“听言观行”,应注重其“功”“用”,而不应被事物的种种表象迷惑,去追求不切实用的东西。
D.文中作者连用三个有关进言的事例说理,进言者有若的论“治”、田鸠的谈“文”和讴癸的说“讴”都极为生动。
答案:B;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译文:自己即使憔悴、清瘦,还是没有益处
(2)从衣文之媵(yìng)七十人。
译文:使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
(3)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译文:知道它(良药)喝进去就能使自己的病治好。;14.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3分)
答:指墨子“若辩其辞”。;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状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5)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 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 对比阅读;留侯世家
司马迁; 这是一篇关于张良的传记。文中围绕张良一生的经历,描述了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军事斗争中的超群才干,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不争权求利的出世思想和行为,生动地刻画了张良的为人及其性格特征,使这一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留侯论
苏 轼
; 本文系作者为答御试策而写的一批论策中的一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体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的风格。;翻译训练;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 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 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 下邳。;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亲平,做过釐王、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亲平去世。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因为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