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犯罪与刑罚--吉利GM1000读书报告会.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论犯罪与刑罚--吉利GM1000读书报告会

读《论犯罪与刑罚》分享;;一、基本内容简介: 由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贝卡利亚的这部著作,篇幅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该书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全书洋谥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气息,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行了愤怒的谴责,鼓吹刑法改革,力介罪刑相适应的近代量刑原则。本书问世后立即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被译为多种文字,它对俄国、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等国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该书被誉为刑法领域里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二、刑罚权来源于什么?; 在早期,关于刑罚权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刑罚权来自于神的授权,显然,这种说法已经无法使我们接受了。而至于部分学者指出契约说中不合理的地方如契约并未为人们所见、人们的部分自由是被统治者通过法律强行剥夺的,但前者的提法有些荒谬,抽象的社会契约怎么可能为人们亲眼所见呢?而后者的提法则是本末倒置,因为是人们先缔结了社会契约、将一部分自由牺牲出来后,才有了这部分自由集合而成的权利保管者暨统治者,才有了统治者颁布的法律。 ; 所以,在没有更为合理的解释刑罚权来源的理论出现之前,我比较赞同贝卡利亚以契约论为基础的刑罚权来源契约说,即人们为了免受侵害,献出自己的一份自由集合成了公权力,公权力为了保卫人们剩下的自由不受侵犯而从其自身中演变出了刑罚权。 ; (1)只有法律才能规定刑罚。颁布法律的权力只属于立法者,即属于根据社会契约联合起来的整个社会的代表。 (2)法官的职权只是按照法律进行审判,不得对法律进行解释。 (3)只有法律规定禁止的行为才能称作犯罪,并应规定出从最轻到最重的罪行阶梯。(刑法第3条规定了罪行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4)衡量犯罪轻重的唯一标准就是社会遭受到的危害程度,而不能以犯罪人的意图、被害人的身份、罪孽的轻重作为标准。 ;(5)刑罚的强度与犯罪的严重程度应相对称。(罪责刑相适应,即“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行相称、罚当其罪) (6)犯罪人不论其社会地位怎样,同样的罪应当受到同样的刑罚。(刑法第4条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7)刑罚的目的是阻止罪犯再重新侵犯公民,并规训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而不是为了报复罪犯。 (8)为达到预防的目的,应采用温和的,然而是不可避免的刑罚。从而在观念上建立起犯罪与刑罚的必然性因果联系。 (9)法律应当写得清晰明了,使每个人都能了解。 (10)要使犯罪及时的受到惩罚。 ;1、沈阳小贩夏俊峰9月25日被执行死刑; (正当防卫是否成立?) 2、北京大兴摔死婴儿案主犯韩磊9月25日被一中院一审判处死刑;(是否构成过失致人死亡?) 3、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 4、伟大的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任何超过绝对必要性的刑罚都是暴虐的。” 死刑作为一种剥夺他人生命的刑罚在贝卡利亚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是应当予以废止的。现在废除死刑的政策在世界各国遍地开花,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而我国依然保留死刑,当下只有尽量减少死刑的适用。 ;5、贝卡利亚关于主张废除死刑的理由: 第一,刑罚的基础是社会契约论,即是由人民为了平安无扰地享受一部分自由而将另一部分自由割让给公共保存,这一份份自由的结晶就形成了惩罚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贝卡利亚把社会契约论作为刑罚权的基础,而且人们希望这部分割让的自由越少越好,只要足够保护自己就够了。 第二,死刑在立法者看来其目的就在于惩治罪犯,对其他想犯罪的人予以威慑。而贝卡利亚提出事实上对人类心灵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和残酷性,而是刑罚的持续性。因为如果采用的力量不经常映现于头脑之中以抗衡违反普遍利益的强烈私欲,那么群众就接受不了稳定的品行准则,也背弃不了物质和精神世界所共有的涣散原则。而死刑的反复适用会带来两个后果: 一方面它在某种程度上会让人学会麻木不仁,人的心灵像液体一样,总是顺应着它周围的事物,随着刑场变的日益残酷,这些心灵也变的麻木不仁了。试想一下当每个人都觉得“死刑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一下子的事”的时候,人类社会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另一方面会让某些人对死刑的被执行者怀有某种忿忿不平的怜悯感。 ; 贝卡利亚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理论和梦想终于实现了,现在废除死刑的政策在世界各国遍地开花,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英国、法国、德国等88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明确废除所有死刑;11个国家和地区废除了普通犯罪的死刑,仅保留了军事犯罪或者战时犯罪的死刑;俄罗斯等30个国家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