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中非正规金融.ppt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融发展中非正规金融

第七章 金融发展中的非正规金融;内容提要;第一节 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概念 第二节 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理论 第三节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演进特征分析 第四节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演进动因分析 第五节 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协同演进;第一节 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概念 ;一、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概念;非正规金融概念;国外学者EmestAiyeetey(1998)将非正规金融定义为发生在国家银行和其他金融部门管制之外的各种金融交易。MarkSchreine:(2000)将非正规金融定义为没有法律体系来保障实施的未来现金回报合同或契约。还有的学者认为非正规信贷市场由各种未管制的交易活动构成,包括个人和中介的各种借贷交易(职业或非职业放贷人、私人金融公司、当铺、地主和农户等)。;亚洲开发银行(1990)将非正规金融定义为不受政府对于资本金、储备和流动性、存贷款利率限制,强制性信贷目标以及审计报告要求约束的金融部门。世界银行认为非正规金融可以被定义为那些未被中央银行监管当局所控制的金融活动。;由于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于民间,游离于法律法规之外,根据其合法程度可以将其分为非法形式(如高利贷、非法集资),合理但不合法形式(如友情借贷),既合理又合法形式(如农村合作基金) 。农村非正规金融从法律角度来说存在盲区,从现实角度来说对农村农户收入的提高和乡镇企业的发展都起到了资金支持的作用,因而如何规范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寻找与中国农村经济和金融背景相适应的演进路径至关重要。 ;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以下特征:;第二,借贷关系私人化。农村非正规金融参与主体包括农户个体和个人投资建立的农村私人企业。其资金来源于农户手中持有的闲散资金,资金需求者是那些无法从农村信用社取得融资安排的个人和农村乡镇私人企业。交易建立在私人信用基础上,只限于圈层内部参与者。 第三,分散性和隐蔽性。农村非正规金融分散在各个村庄,由于农村地域广阔,村庄的散落性导致了非正规金融活动的分散性。同时由于内嵌于民间,没有正规的契约和法律保护而处于隐蔽状态。 ;第四,非监管性。农村非正规金融主体由于无法得到农村信用社正规融资,从而不得已只能寻求非正规融资来源。正是由于这一点,农村非正规金融游离于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范围之外,不进入官方的统计报表,也未纳入到金融监管当局的日常管理系统,呈现出非规范化的特征。 ;二、几个相似的名称;披践巍绍漠讫辞愧薪肌苔蔡旨掉隙场监教瑰椅蝇负蜀麦挤座替澄羽滞渔鸭金融发展中非正规金融金融发展中非正规金融;2、农村合作金融;农村合作基金会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出现的一种具有互助合作性质的资金融通组织,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促进了农村金融的改革进程,但由于对基金会性质、业务范围等定位缺乏制度规定,许多基金会出现管理监督无序化的问题,既影响了农村正常金融秩序,也侵占了农民的正当权益,导致政府对其清理整顿。;3、微型金融;款赏亨蹬跃胎敷挽子垮儒楷拜词申粥湿哇消戊委允拦辕妖汲爽愤裂纶沏苇金融发展中非正规金融金融发展中非正规金融;兢咯氮保凶滞轩替忘容络仔鸳饭卯害侩衬禹颁旨揩朵蚁绣幼椽授柴法蚤培金融发展中非正规金融金融发展中非正规金融;第二节 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理论; ;二、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的早期代表人物奥地利经济学门格尔和哈耶克都认为社会制度是人类行为的无意识结果,是自发形成的。他们对制度形成的原因作了探究,但却未对一种制度形成后,一种制度向另一种制度演变规律做出研究。舒尔茨在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将制度视为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服务提供者,而经济增长改变了对制度服务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上的改变又导致了以长期成本与收益来衡量的供求之间的非均衡。;新制度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的制度变迁核心思想认为只有当制度变迁后所得收益超过所需成本时,制度变迁才会发生。制度的均衡状态在任何时候都是可能的,成本与收益的变动会使制度产生不均衡,并诱致了整个制度安排的再变迁,制度安排变迁的诱致因素是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制度安排的变迁产生的潜在利润增加,才能使诱致制度创新者创新出能获取潜在利润的新安排。;戴维斯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思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着重从收益角度对制度的安排和制度的演变做了探讨。诺思认为制度是指“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即“制度安排”。他认为制度是由正式制约,例如法律,非正规制约,例如习俗和宗教等以及制度的实施构成的。诺斯认为制度变迁是指制度框架的创新、变更和被打破。制度同其他自然资源一样,是一种稀缺资源,也有供给和需求。;当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基本均衡时,制度保持相对稳定。当现存的制度供给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就会发生制度的变迁。而拉坦则认为上层决策者的收益在制度变迁中的起重要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