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的批评.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巴赫金的批评

巴赫金的批评实践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与批评 巴赫金简介 巴赫金的主要理论观点及批评实践 反形式主义语言观 “对话”与“复调” 托尔斯泰《三死》的独白性 《罪与罚》中的“微型对话”分析 “狂欢化” 《豆粒》与梅尼普讽刺体 分析 巴赫金 Mikhail Bakhtin1895-1975 1929年出版《陀思妥耶夫斯的创作问题》 1929年被流放,被指控参加地下教会;30年代因骨髓炎截去一足. 二战前,中学执教,其后长期执教于摩尔达维亚大学 60年代:修订出版《陀思妥耶斯基诗学问题》;出版《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 在苏联国内和西方都引起轰动 其旧作陆续出版,被誉为二十世纪重要的思想家 两本研究他的杂志:《对话》(英国)《对话、狂欢、时空体》(白俄罗斯) 自幼在家学习法语、德语,他平常用德语思考,德语几乎成了他的第一语言。十二三岁就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反形式主义语言观 形式主义语言观忽视了语言的情境性和对话性 索绪尔所说的“语言” (langue一套规则体系)和“言语”(parole个别陈述) 又下雪了,一个人说“well” 语言潜在上是对话的(dialogue; dialogism) 超语言学(translinguistics) : 研究活的语言超出语言学范围的那些方面,utterance(话语;表述),是活生生的语言。 在场——不在场;说话人-对话人 “我不认为读书可以成为时尚,并且对一切成为时尚的读书持怀疑态度。读书属于个人的精神生活,必定是非常个人化的。可以成为时尚的不是读书,而是买书和谈书,譬如说,在媒体的影响下,某一时期有某一本书特别畅销,谈论它显得特时髦,插不上嘴显得特落伍。” “对话” 与“复调”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1929;1963) 陀的小说是复调(polyphony)小说: 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这确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基本特点。 复调小说整个渗透着对话性(dialogism)。整个小说是一个“大型对话”,小说结构的所有成分之间,都存在着对话关系;陀的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微型对话”。 托尔斯泰《三死》的独白性 复调小说作者的新立场,可以通过具体的对比加以说明,即把它与某一具体作品中鲜明表现出来的独白立场进行比较。下面我们从这个角度简要地分析一下托尔斯泰的小说《三个生命之死》 这一篇幅不大、有三条线索的小说,是托尔斯泰运用独白手法很典型的作品。 故事写了三个生命的死:有钱的地主太太、马车夫和大树的死。但托尔斯泰在这里把死写成了生命的总结,认为死的总结是理解、评价整个一生的最佳的视角。因此可以说,故事里实质上描写了三个获得了完全的意义和价值的生命。所有这三个生命和由此而来的三条线索,在托尔斯泰的故事中内在都是封闭的,相互间无关的。它们之间只存在纯粹外部的联系,是构筑故事整体所必须的实际上的联系:马车夫谢廖沙给一个生病的地主太太赶马车。他在驿站的小茅屋里,从另一个快死的马车夫那里拿走了一双靴子(快死的马车夫用不着了)。那马车夫死后,他在林子里砍了一棵树,用它在坟前做了个十字架。就这样、三个生命和三个死亡表面上联系了起来。 如果用复调来讲《三死》 陀思妥耶夫斯基首先会让所有这三条线索互为作用,用对话关系把它们联系起来。他会将马车夫和树木的生死,引入地主太太的视野和意识中;再把地主太太的生活,引入马车夫的视野和意识中。他会让自己的主人公们看到和了解到一切本质的东西,也就是他这位作者本人所看到和了解到的东西。他不会把作者博大视野中任何重要的东西(从未知真理的角度看是重要的东西),给自己留下。他会让地主太太的真理和马车夫的真理面对面地相遇,并让它们用对话的方式进行交锋(当然不一定采用直接表现在结构上的那种对话形式),作者自己也会对他们采取平等的对话立场。作品整体会被他构筑成一个大型对话,作者在这里可说是个对话的组织者和参加者。他并不保留作出最后结论的权利,也即是说他会在自己作品中反映出人类生活和人类思想本身的对话本质。那末一来,在这短篇的语言中,不仅可以听到纯粹的作者的语调,而且还可听到地主太太和马车夫的语调,也就是说语言议论是双声的,每一个声音里都听得到争论(微型对话),同时也能听到大型对话的片断。 《罪与罚》中的“微型对话”分析 我们从拉斯柯尔尼科夫第一次内心独白中援引几段(小说《 罪与罚》 的开头)。这里讲的是杜涅奇卡决定嫁给卢仁: “显然,这里不是别人,正是罗季翁· 罗曼诺维奇· 拉斯柯尔尼科夫最要紧,先得想到他。怎么能不这样呢。要走了运,可以上大学,可以成为交易所里的股东,他的整个前途可以得到保障;或许以后他会成一个有钱的人,受到人们尊敬,也许晚年还会名声赫赫!可母亲怎么想呢?要紧的当然是罗佳,宝贝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