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域文化的梦幻再现.doc
地域文化的梦幻再现
摘要:《梦寻咸宁》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之后湖北省又一部大型地域民俗风情歌舞诗,其对鄂南多元文化形式进行组合式呈现和集体性演绎。同时舞台符号蕴含广阔的解读空间,以爱情故事为情节主线,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凝聚力。
关键词:鄂南;舞蹈;歌舞诗;原生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J8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5-0110-02
《梦寻咸宁》作为湖北咸宁市首届温泉国际文化旅游节的压轴剧目,经过一年多编排后如期公演,这是继《家住长江边》和《呀?窟捺馈分?后湖北省又一部大型地域民俗风情歌舞诗。歌舞诗叙述了一对鄂南青年男女平凡而又美丽的爱情故事,礼赞了生命诞生之美,寄托了鄂南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无限憧憬。歌舞诗广泛吸纳鄂南独有的民俗形态、文化元素、方言语调和音乐语汇,辅之以曼妙多彩的服饰道具、动人心魄的声光技术和时尚典雅的舞蹈语言,带给了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艺术冲击力。这是一台地域特色浓郁、个性突出、色彩斑斓,时代特征鲜明,集鄂南历史文化、人文风采、自然风貌、风情习俗为一体的艺术篇章,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内涵。
一、诠释:鄂南多元地域文化的集中演绎
原生态文化是地域风情歌舞诗的生命。优秀的作品总是立足地域特色,把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多姿多彩的地域风情展现在舞台上,藏族《天上人间》、黎族《太阳鸟》、满族《恩都力?乌拉》、湘西《扎花女》和云南歌舞《云南印象》、《云南响声》等艺术精品都将各自地域中的原生态文化淋漓尽致的再现出来了。湖北省内不少的地域风情歌舞诗,如《家住长江边》、《呀?窟捺馈贰?《梦幻土家》、《山乡春来早》、《大别山放歌》、《荆山楚源》等,能够取得一定的艺术成就,也是源于作品能够艺术化地展示荆楚文化中的原生态性。《梦寻咸宁》一方面秉承原生态文化的基本表现原则,努力将鄂南原生态文化搬上舞台,另一方面又大胆创新,实现了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的艺术超越。
首先是多元文化形态的组合式呈现。第三章《泉韵》是这部歌舞诗的中心篇章,该章以温泉河为表现题材,尽情展示了鄂南温泉文化的轻柔委婉和典雅多情。但在地域文化的深层追寻中,不难发现鄂南文化拥有博大厚重、深邃悠远的美学特质。因此,仅仅描述温泉文化的舞台理念无疑是表象的、单一的、苍白的。基于此,《梦寻咸宁》以温泉文化为核心话语,对鄂南文化进行多维度、整体性、组合式的美学阐释,在《山情》、《竹趣》和《花神》等三个篇章中分别描述了农耕文化、楠竹文化和桂花文化中的鄂南特有成分。在这种整体性创作观念的关照下,既突出了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又展示了本土文化的多样性,以温泉文化为核心的“大文化”理念,使得《梦寻咸宁》成功地宣扬了咸宁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正如音乐评论家黄中骏所说:“在对地域文化风采予以艺术呈现的过程中,《梦寻咸宁》的创作者们,既对原生态的、典型性的地域文化形式进行了‘散点式’的展示,保持了原生态文化形态的独立品格,也对地域文化形态所含蕴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张力进行了艺术演绎,获得了作品总体结构‘神不散’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达到了用舞蹈、音乐、文学、舞台美术等各方面艺术表现语言的创新、发展和对地域文化优秀传统神韵予以展示、弘扬的双重目的。”的确如此,这些文化单元的布点看似形“散”,但“内在凝聚力”是很强烈的。
其次是本土文化元素的集体性演绎。文化元素是构成文化形态的基本质点。《梦寻咸宁》作为一部宏大的舞台话语系统,对鄂南璀璨夺目的文化元素进行了集中演绎和全面诠释。在这种集中展示中,最令观众深刻记忆的当属舞台唱词的本土化。鄂南地区的方言具有古音多、地域差异大的特点,歌舞诗艺术化地吸纳了鄂南的特色性音调、地域性称词、个性化方言和原生态古音,具有凸显文化标签的意义。例如“山呀高,水呃长,山高啊水长脚板痒。这里的山嘛甩硕嘛这里的水甩长,山高那个水长脚板痒哟咿?”一句中采撷赤壁方言中的语素,极尽地域方言之美质。同时大量使用劳作休憩时的拍打歌、节会娱乐的盆鼓舞、祭祀号令的铜鼓舞等彰显地域个性的舞蹈语言,使观众从视听两方面体验作品的原生态和本土性,实现了对原生态艺术表现语言的提炼、升华和抽象。同时,鄂南独有的乐器也纷纷走上舞台。竹林中一对相恋的青年男女手执呜嘟与提琴,这是咸宁极具代表性的两种民间乐器,演奏着对家乡热土的眷恋之曲和海枯石烂的爱情之歌。“添丁制鼓”是赤壁、崇阳等地传承三千多年的民俗文化现象,赤壁盆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盆鼓舞?生太阳》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此外,《梦寻咸宁》运用的多种民俗文化形式,也是可圈可点的。《布贴绣?剪春歌》中一群质朴靓丽的泉妹们唱着《小妹子俏》,极富律动感的舞蹈中将鄂南布贴文化展现出来。《神歌?请花神》中的火盆燃起、歌声唱起,歌颂了大幕山下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唱百花?温泉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