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乡村的村名由来.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晋城乡村的村名由来,最具地域特点的就是“九头十八匠”了。过去泽州府衙大堂前的顶檐柱上悬挂有一副楹联,就是以18个带“匠”的村名的头一个字所撰,它的上联是:“孔申武岳冯司马”;下联是:“孟吕苗牛郜夏侯”。横批为:“金谢祁段”,这四字好像在说“今天谢谢老爷们的神奇断案”。而这些在带“匠”村名前缀的字,相传都是在千年以前,曾为后周军队打造军器的那些技艺高超的工匠们的姓氏。 原来,泽州自古富产煤、铁,冶炼技术亦发达勃兴,工匠云集,在金元时期这里又是金朝和宋朝,元朝和宋朝前线对峙的地方。由于当时金朝实行头户州制度管理工匠,便形成了许多带“头”的村落;而元朝实行匠户制度管理工匠,又产生了许多带“匠”的村庄。此说经专家学者们的反复研考,已然成为信史。 其实,民间关于这些带“匠”字村名来源的说法,还有着许多不同的版本,它们之中不乏美丽动听的故事。声声渐行渐远的乡音,为这些村名增添了一抹抹传奇色彩。比如说今天城区西上庄办事处的夏匠、冯匠和西马匠等村。 ? ? ? ? 工匠修桥在夏天 夏匠村在泽州城西沙河的上游,古时西沙河流水终年扬波起浪,夏秋洪水暴涨时,它更是惊涛咆哮,能阻隔两岸通行。至今干涸的河床上还横跨着一座宏伟的石拱桥,名曰“永固桥”。 桥为单拱圆弧形石拱桥,两端拱顶正中锁口石图案浮雕作螭首兽面,形象为圆眼弯角,神情威风凛凛;两旁各有三块券石则浮雕凌波莲花瓣、卷草纹,线条优美流畅,造型妍丽生动。桥头还建有碑亭一座,内立碑二通。其南侧较小的一碑为清雍正三年(1725)所立《重修夏匠村永固桥碑序》,记曰:“是桥居村之北……,然创始久远不可稽。而重修在万历之年(1573至1619),迄今有百余岁”。靠北一碑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所立《永固桥记》碑,此碑除了歌颂先民捐银献物修桥的功德外,还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当初建桥的故事。 原来,此河虽流经州府西北向的官道,但长时间却无可通行便利之桥。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有一年的夏日,其时有当朝阁老省亲路过此处,突遇洪水暴发,无法行走通过。阁老为当地人,从小就在伊侯山麓长大,他望着白浪翻卷的河水,决定用一己之力架桥一座,以造福乡梓,回报父老乡亲。于是他就地捐资取材,延请当地能工巧匠建桥。一时工匠们有的开山取石煅料石,有的建窑做砖烧白灰,他们使出浑身解数,精心设计、劳作,垒券的干的齐楚,雕凿的作的精美,没等第一场雪下来,大桥就圆满竣工了。桥造好了,阁老为之取名“永固桥”。然而桥虽玉成,但假期已延误。恨有奸臣政敌奏本,诬阁老在乡开山取石,建窑卖砖,与民争利,以至逾期不归,蔑视皇权。昏君偏信,竟传旨将阁老枭首弃市。只是后有明君即位,令钦差暗访,探知此桥西首虽有砖窑石场,乃是乡民所制,自先便有。而石桥通衢,四下村里无不交口称赞。禀帝闻之,遂对阁老昭雪平反,雕楠木身,赐金圪脑,归葬阁老于永固桥西。 此千年佳话,长引思古探秘者来此流连徜徉。而桥头不远处的小山村,正是缘于夏日阁老指挥石匠造桥,感怀不已的村民遂将自己居住的村庄名字叫作了夏匠。 ? ? ? ? ? ??? 冯匠原来是封将 冯匠村位于泽州城西吕匠坪龙王泉西侧,村北高地上有千年道观“白龙庙”,此庙绀墙金瓦,殿宇参差。正殿的神台上彩塑龙王龙母,在他们的旁边还立有一尊神像,只见他束冠戎装,粉面皤袍,执三尖利刃,神采秀逸,英姿勃发,它就是传说中的小白龙。每年春节时分,村民都要来到庙前广场,演绎自古不衰的“跑马”故事。只见十几位小伙一码的素衣,腰跨皮制雪花马,前手握住缰绳,后手举着一条短鞭,跳跃奔腾,犹如玉龙翻滚。为什么村民对白龙马如此钟情呢?如果来者开口发问,这里的大人小孩都会为他讲一个故事。 村民说,大宋初年,朝廷为统一北方,皇帝亲领大军抢占古道太行径,一路北伐地方割据势力。然而军队踏过陆路的千难万险,却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这条河,劲涛拍岸,深不可测,大军眼前既无桥又无船,如何通过?帝正无计可施之际,只见滚浪中飞跃出银鬃雪蹄的骏马一匹,上即令将士乘骑飞渡。此马如神龙,千万大军一驮而过。此雄师凯旋返朝途中,再至河边,巨浪中复腾再现昔日白马,如前次一般飞驮大军安然过河。事后皇帝抚摸白马彪悍的躯体,亲手在它的脖项系上一串银铃,并牵引着它到前方的一座草木葱倩的山上休憩。 在这阳光明媚的峰砥,泽州盆地的壮美景色尽收眼底。这时,白马突然开口说话,它说:“皇上啊,你今日成为真龙天子,有我神龙白马助你夺宝座、坐天下,你该如何谢侯我呢?”帝思:大功告成,理应对臣属论功行赏、封侯拜将,更不用说是神龙白马了。于是,他脚跺于挺拔秀丽的山峰,说:“此山因你叫白马,今敕令建寺,就叫它白马寺山。”其手指西南方向:“彼处村庄即你栖息休养之地,今我封将拜神,便可叫它做冯匠(封将)。”又前、后一指点,说:“前有村庄可叫马将(马匠),边有村庄可叫驴将(吕匠),你这马前两点(冯),就是拱卫

文档评论(0)

pjho8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