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成药方法:内服中成药汤剂外用药.docVIP

服用中成药方法:内服中成药汤剂外用药.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服用中成药方法:内服中成药 汤剂 外用药   治疗疾病时,除了要选对药物外,还应注意药物的服用方法,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中成药的非处方药因不同的作用制成不同的剂型,通常分为内服、外用二大类。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上常有“送服”、“冲服”、“调服”、“涂抹患处”、“撒布患处”等使用方法,这些方法具体指的是什么、彼此又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   内服中成药   送服:大部分内服中成药用温开水送服,俗称吞服,为最常用的内服方法。大部分内服中成药如片剂、丸剂、胶囊等均采用此法服用。其中,丸剂又分为蜜丸(大、小蜜丸,水蜜丸)、水丸、浓缩丸、滴丸等。小颗粒的丸剂服用时,只需温开水送服,大蜜丸因丸大不能整丸吞下,应嚼碎后或用洗净的手掰小后再用温开水送服。此外,部分中成药为增强疗效,可采用药饮送服,如在服用藿香正气丸或附子理中丸治疗胃痛、呕吐等症时,可采用生姜煎汤送服,以增强药物的作用;痛经患者在服用艾附暖宫丸时,可用温热的红糖水送服,以增强药物散寒活血的作用;在服用补中益气丸治疗慢性肠炎时,可用大枣煎汤送服以增强药物补脾益气的作用;在服用大活络丸治疗中风偏瘫、口眼歪斜时,为了增加药物活血通络的功效,可用黄酒送服。   冲服:人们在服用冲剂、糖浆剂、膏剂时,常需冲服,冲服就是将药物用热开水融化或呈混悬状后服用。此外,人们在服用某些芳香或贵重中药,如牛黄、麝香时也常需冲服。   调服:指将药物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后服用,不能吞咽的病人或小儿在服用散剂、丸剂、片剂时常采用此种方法。   含化:六神丸、草珊瑚含片、金嗓子喉宝等治疗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的中成药常需含化,即将药物含于口中,缓缓溶解,再慢慢咽下。   烊化: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在服用时常需要烊化,即将药物用开水或黄酒加温溶化后服用。   汤剂   除了上述中成药的这些内服方法外,人们看中医时,常常看到中药处方上写着“先煎”、“后下”、“包煎”、“另炖”或“另煎”等字眼,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煎:是对介壳类、矿石类药物而言,因质坚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来,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2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这类药物常见的有龟板、鳖甲、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等。   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砂仁、豆蔻等,借其挥发油取效,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放入此类药,煎4~5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挥发。   包煎:为了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在煎服赤石脂、滑石、旋覆花时,要用纱布将药包好,再放入锅内煎煮。   另炖或另煎:某些贵重药物,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时煎时被其他药物吸收,可另炖或另煎,如人参,应切成小片,加入加盖盅内,隔水炖2~3小时。   外用药   一般的外用中成药未经药理、临床实验许可,一律不能口服。外用中成药大多含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药物,仅限于局部使用,通过保护作用或透皮吸收,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常用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涂抹患处:适用于油膏剂、水剂、酊剂的外用,使用时将患处洗净,然后均匀地在患处涂一薄层药物。如治疗跌打损伤的红花油、治疗癣症的土槿皮酊等宜用此法。   撒布患处:适用于散剂的外用,使用时将药粉均匀地撒布在患处,用敷料纱布固定,如应用祛腐生肌散、珍珠散等宜用此法。   调敷患处:外用散剂和其他外用剂型,用适当的液体(如茶水、白酒、食醋、食用植物油等)调制成糊状,敷布于患处,用敷料纱布包扎。其中,白酒常用于调敷活血化瘀止痛的中成药,如用七厘散治疗跌打损伤时,可用白酒调敷,以增强药物散瘀消肿的效果;茶水常用于调敷消肿解毒的中成药,在用如意金黄散治疗疮疡初起时,宜用茶水调敷;食醋常用于调敷具有消肿、解热止痛的中成药,有增强收敛、燥湿的作用,如用紫金钉治疗痈疽疔疮时宜用食醋调敷;食用植物油或花椒油常用于调敷燥湿止痒的中成药,如急性湿疹可用植物油或花椒油调敷九胜散于患处。食用植物油亦可调敷治疗水火烫伤的中成药。   吹布患处:在用冰硼散治疗牙龈肿痛时,常需吹布患处,即用纸卷成或塑料制成直径约2~3毫米的洁净、干燥的小管,一端剪成斜口,挑少许药粉,把药粉吹入耳内、咽喉或牙龈。   贴患处:在应用膏药时常需贴患处。橡皮膏如伤势止痛膏可直接贴于患处,若黑膏药,则需先将黑膏药烘软后,待其稍冷,再贴于患处,防止烫伤皮肤。   在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上,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量服用: 中成药治病,药量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不易准确掌握。由于中医师处方时,对中成药的每次药量往往不专门注明,故在具体使用时,病人首先应看清药品标签或说明书。有时,中成药小粒丸剂的说明书上写着每次服多少多少克,而又不标明多少粒药为多少克,这常常会给病人带来困惑。遇此情况时,病人不可怕麻烦,应向药师问明换算方法或每次服药粒数(不要

文档评论(0)

pjho8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