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滩煤矿东翼开拓说明已整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滩煤矿东翼开拓说明已整理

东滩煤矿东翼开拓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矿井概述 矿区概况 兖州煤田和济宁煤田是1957年发现的,全矿区总储量为81.41亿t。兖矿集团公司属共设计9对矿井和6座选煤厂,矿区设计生产能力为2625万t/a,入选原煤能力为2100万t/a,是我国特大型矿区之一。矿区自1966年开始建设以来,已相继全部建成投产。兖州煤田的东滩、兴隆庄、鲍店、南屯、杨村、北宿、唐村矿和济宁煤田的济宁二号井、济宁三号井为兖矿集团公司所属。东滩、兴隆庄、鲍店、济宁二号井和济宁三号井五座特大型矿井是矿区的骨干矿井。 东滩煤矿于1978年12月完成了初步设计,1979年12月1日破土动工,1989年12月23日正式移交生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4.0Mt/a。 东滩井田位于山东省邹城、兖州、曲阜三市接壤地区,矿井地理位置为东经116°53′45″,北纬35°26′16″。区内为第四系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面标高+42.66~+54.58m,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坡度平缓。京沪铁路纵贯井田中部,西北有兖新铁路,东部有兖石铁路,矿井距邹城火车站约6m;交通十分方便。本区属海洋大陆性气候,雨多集中在~8月份,。结冰期为12月至次年3月,地震烈度7度 图1—1 井田位置示意图 本矿工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为第四系上组砂砾层水,供水水源的取水方式采用管状井分散取水。目前全矿正常使用的水源井21眼,总取水量7953m3/d;其中,生活用水约4500 m3/d,工业用水约3453 m3/d 。经化验,水质基本良好。矿井每日排水量约4500 m3,全部进入污水净化站进行净化处理,净化水主要用于井下防火注浆洒尘、电厂冷却、选煤厂补充用水。 35kV电源来自罗厂区域变电站,双回路供电,一路正常工作,一路带电备用。经矿内变电站降压至6kV后,输送到矿井地面和井下变电所或用电地点。 1.2 井田地质特征 井田范围 东滩井田东以峄山断层为界;南至皇甫断层和NBD、ND1、ND2座标点连线与南屯井田相邻;西南以A、DB、NBD座标点连线垂直下切与鲍店井田毗邻;西北以A、B、C、D、E、F、G座标点连线垂直下切与兴隆庄井田相邻;北及东北以滋阳断层为界。井田南北长约12.40km,东西宽约4.65km,面积为57.668km2。开采深度标高-400~-1000m。 1.2.2 地 层 第四系:厚度77.50~164.8m,平均118.92m,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厚,分上、下两组。上组厚30.89~68.80m,平均48.78m,以棕黄色粘土、砂质粘土为主,夹砂及砂砾层,透水性强,含水丰富;下组厚41.44~96.19m,平均57.66m,以灰绿色粘土、砂质粘土为主,夹粘土质砂砾层,透水性差,含水性弱。不整合于侏罗系之上。侏罗系:残厚178.97~794.86m,平均435.0m,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薄。按岩性分上、下两段:上段以灰白、灰绿、褐灰色粉砂岩、细砂岩、泥岩为主;下段为一套粉红色、暗红色厚层状砂岩夹粉砂岩及泥岩,底部常见有薄层砾岩或砂砾岩。不整合于二迭系之上。二迭系:(1)上石盒子组:残厚0~140.23m,平均49.83m,主要分布在北部,大部分地段被剥蚀。以紫红、灰绿、灰黄色的花斑杂色泥岩为主, 夹粉砂岩以及灰白色、灰绿色砂岩,泥、硅质胶结,底部多为一层中、粗粒砂岩或砂砾岩。(2)下石盒子组:残厚0~55.80m,平均38.43m,大部分地段遭到不同程度的剥蚀。由杂色泥岩、灰色、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以及深灰色粉砂岩、泥岩组成。(3)山西组:残厚46.50~102.06m,平均85.85m,为主要含煤层段。东南部遭到不同程度的剥蚀,局部剥蚀严重的地带出现了2、3层煤的隐伏露头。岩石组成以灰至灰白色中、细砂岩,深灰色粉砂岩及细、粉砂岩互层为主,中下部含煤2~3层,即2、3(3上、3下)煤层3(3上、3下)煤层为全区可采的主要可采煤层。石炭系(1)太原群:厚174.08~218.00m,平均184.74m,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主要为粉砂岩、泥岩、粘土岩、中细砂岩,间夹薄层灰岩和煤层。灰岩主要有三灰和十下灰,厚度较大,埋藏稳定,是主要标志层。主要含煤计7层,稳定可采煤层为16上煤、17煤,局部可采煤层为6煤、15上煤、18上煤,不可采煤层为4煤和5煤。(2)本溪群:平均厚33.98m,由南向北增厚。以粘土岩和薄层灰岩为主,假整合于奥陶系之上。奥陶系:厚450~750m,由灰至青灰色、厚层质纯致密灰岩组成,坚硬,有裂隙和溶洞。煤 层 本区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计层,平均总厚度12.96m,其中山西组可采煤层为3煤(3上、3下煤层);太原组可采煤层16上 煤、17煤,局部可采煤层6煤、15上煤、18上煤。3煤(3上、3下煤)3(3上、3下)煤层1) 3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下距山西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