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又是一个虚妄的神话?――关于《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docVIP

莫非又是一个虚妄的神话?――关于《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莫非又是一个虚妄的神话?――关于《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doc

  莫非又是一个虚妄的神话?――关于《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 “一些现代知识分子……从世界各地搜罗神像,玩起了装点私人神龛的游戏,或者是利用一切种类的体验创造一个冒牌货,并谎称它拥有神秘的神圣尊严,然后拿着它到书市上去兜售。这简直就是欺诈或自欺。”[1] ――马克斯?韦伯,《以学术为业》(1919年) 这真是一个“来不及学习”的时代。伴随着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传播媒介的高度发达,数不清的新生事物、新生概念有如走马灯一般,在大众传媒的竞相炒作中一跃成为最热门的时尚,然后在人们还没弄懂其具体内涵和意义所指时,又骤然消逝于无影无踪,让人无从寻迹。这也许是“大众文化”(匿名权威)向“分众文化”(没有时尚)过渡时期中的一大特有景观吧[2]。这不,又一个新的名词正成为高高在上的最新时髦――“知识经济”披着神话般的装束,泰然享受着万人的瞻仰。而清华大学技术经济学博士吴季松先生应时推出的新著《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也立即变成各大书店柜头中最畅销的新书,三个月内连印五次,十数万册顷刻脱销。 想想也难怪,“知识经济”这个新词就字面上已经是太美好了,不要说国内的一般百姓为之欢呼鼓舞,就连一向最具反思与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闻之也由衷地欣然雀跃。当了几千年的“穷秀才”,解放后又经历了几十年精神变物质的“穷过渡”,好不容易改革后终于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没想到到头来竟然还是那干“痞子流氓”以及不学无术的歌星影星、足球明星先“灿烂”了起来。不少知识分子被逼下海,抛却仁义礼信而硬去习练一身的“匪气”与“霸气”,这其中掺和了多少荒唐的无奈感与辛酸之泪。现在总算好了,时代进步了,知识终于可以化为经济了,严肃的思想和学术研究终于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回报了。“知识经济”这个被称为“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的新生概念轻松地催发出潜伏在知识分子潜意识中的“柏拉图情结”――关于理想国的千年古梦(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精英的地位完全可以与政治精英媲美),无疑已经变成了知识分子耳中来自救世主的仙籁,成为知识分子新世纪理想的安身立命的倚靠。 然而笔者恰好尚年轻气盛了些,也不属于“不求甚解”学派,总觉得天上不会随便掉下个林妹妹,这个悬空出世的“知识经济”也不大象是老天因怜见知识分子而灵机一动的新馈赐。那么在我们将其奉为又一个救世主而顶礼膜拜前是否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个极富魅力的名词究竟是从那里来的?它的真正内涵又是什么?知识又到底是怎样转化为经济的呢?我想只有先弄清楚其究竟是何方神圣,然后再欢呼雀跃、宣誓效忠也不迟。不要待到又一次烟消云散了无痕时,才发现原来竟又是一套“古今最要命的、最魅惑人的谎话”(尼采语)。 ◎何为知识? 到底何为知识?要弄明白知识经济的来龙去脉,似乎这是跳不过去的一环。吴季松先生在其新著中也专门辟出了一节来解答此问,他认为知识就是知道(Knop;D[16]某一领域中的实践(至少5年);3、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例如:关于算法语言的基本概念);4、现代管理方法(例如:应用系统分析,矩阵管理法);5、外语知识(阅读英语的能力对RD领域的任何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6、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法律,经济,本国历史和科学史)。[17]总算作者还没有忘记将经过其特定框选的“社会科学”放在了“标准”的最末尾,但是关于人文社科领域的文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等等的学问知识却只字不提,看来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早已经被排斥在吴季松精心构架的新型“知识分子”范围之外了。黄平先生曾经把像这般地将知识分子吸纳改造成体制内部的技术专家的过程称之为“知识分子的非知识分子化”。[18]而依我看来,这样的“知识分子”实际上犹如古代的农奴、中世纪的农民和近代的工人一样,不过是充当相应时代的主要劳动力而已。不信就看看作者自己的话语:“知识分子在高技术企业中从事知识性的劳动,工人也知识化从事同种性质的劳动”。[19]这句话除了行文逻辑上有些语病之外,基本的意思倒还是不难理解的。 谁是知识分子,这个问题看来的确值得好好琢磨。数月前刚辞世的法国思想家利奥塔曾为知识分子作过如下定义:知识分子是那样一些思想家,他们将自己放在人、人类、人民等位置上,是认同于普遍价值的一个主体,针对社会每一个人发言。[20]英国当代社会学家鲍曼也指出,“成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意向性意义在于超越某人对自身专业或艺术门类的局部性关注,进而参与真理、判断、时代品位等全球性问题的探讨。[21]而知识分子研究权威爱德华?希尔斯则表示道,知识分子永远是神圣性的,对于普遍的神圣性的问题永远感兴趣,而且试图作着自己的解答。综上可见,知识分子必须要具有一种公共的关怀,因而必须是“公共的知识分子”(相对于那种“专业的知识分子”而言,也有称“业余的知识分子”)。 法国著名思想家雷蒙?阿隆曾就“业余者”与“专业者”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