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詹姆斯·鲍德温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圣经》原型论文.doc
解读詹姆斯·鲍德温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圣经》原型论文
.. 摘要:父子关系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毕生探究的一大主题,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对心目中理想的黑人父亲的渴求。此外,其作品中浓郁的宗教情结同样不容忽视。鲍德温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部作品——《向苍天呼吁》、《阿门角》和《假如比尔街能够说话》——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黑人父亲形象,而且这些父亲形象都可以从《圣经》以及鲍德温本人的生活中找到原型。从《圣经》原型的角度解读这些作品中的黑人父亲形象无疑对理解作者本人及其作品很有助益。
关键词:詹姆斯,鲍德温;《向苍天呼吁》;《阿门角》;《假如比尔街能够说话》;《圣经》原型
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和社会评论家,一生著述颇为丰厚,共写有六部长篇小说、四部剧本和十几部散文集,其作品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他的小说《向苍天呼吁》与赖特的《土生子》和埃利森的《看不见的人》被并列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黑人文学的典范。在二战后的美国黑人文学发展进程中..,鲍德温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真正的必不可少”的作家。
鲍德温的作品往往以他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因而大多具有自传色彩。在他的作品中反映最多的是他对继父爱恨交加的矛盾心理,对父亲形象的刻画贯穿于他的许多作品,比如,小说《向苍天呼吁》(1953)中脾气暴戾的继父加布里埃尔,戏剧《阿门角》(1968)中具有深刻思想却疲软无力的父亲卢克,以及另一部小说《假如比尔街能够说话》(1974)中两位性格迥异的父亲弗兰克和约瑟夫。为什么鲍德温要在他的这些作品中反复刻画黑人父亲形象?为什么这些黑人父亲的形象随着作品写作时间的变化而不同?这些都是的德温留给读者的思考,解读这些作品中的黑人父亲形象无疑对理解作者本人及其作品很有助益。
此外,鲍德温作品中浓郁的宗教情结同样不容忽视。年轻时的鲍德温曾在当地教堂做过三年牧师,这一段生活经历对鲍德温的思想及其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
黑人信仰基督教源自17世纪初期。那时,首批黑人刚被贩运至美洲大陆,身心备受白人奴役却无力反抗。而且,同一个庄园的黑奴往往来自非洲的不同部落,持不同的语言,相互之间根本无法述说内心的苦楚。此时,基督教在黑人群体中广泛传播,成为黑奴精神上唯一的慰藉。信徒们被告知,上帝安排着各人的命运,人们应该默默忍受尘世的痛苦与折磨,死后在天国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宠。根据基督教教义,黑人自然应该听从上帝的安排,接受比白人低劣的命运。因而,从一开始宗教就是白人借以蒙骗黑人并控制黑人身心的强有力的工具。
有过三年牧师经历的鲍德温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诚如他在《下一次将是烈火》(1963)中所剖析的那样,在教堂内做牧师“就像是在剧院内”工作,因为他可以“在布景的后面了解到幻觉是怎么产生的”。他也看透了神职人员对教民剥削的伎俩,明白他们是怎样操纵和影响会众“直到最后一枚硬币被捐献出来”。宗教的欺骗性以及教堂内爱心的匮乏令他深感失望。于是,他抛弃了宗教转而投身文学。后来,鲍德温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对宗教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尽管鲍德温后来因为看透了宗教愚弄黑人的本质而离开了教堂,但是宗教对他的影响伴随着他的一生,并影响着他的创作。他那令人折服的雄辩的文风得益于做牧师时的布道经验,他的许多作品中的人物都可以从基督教中找到原型,甚至很多名字都源自《圣经》。而且,鲍德温虽然从来没有终止过对宗教的批判,但他却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基督教教义中一些积极因素,比如教民们应该遵行上帝的指令而爱他人,直至爱仇敌。这种博爱思想深深影响了鲍德温,他后来成为一位种族和解思想的倡导者的根源在于宗教,而体现在他写作中的是那永久不变的爱的主题。正是在基督教博爱思想的指引下,鲍德温才得以超越他曾信奉的黑人抗议传统,引导人们从整个美国人的角度而不是单从黑人角度来看待种族歧视的危害。也正因为如此,鲍德温在其作品中才能够更全面地展示黑人的人性,弘扬黑人文化,从而将美国黑人文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因此,了解鲍德温的宗教情结是解读其作品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圣经》原型的角度分析鲍德温于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部作品——《向苍天呼吁》、《阿门角》及《假如比尔街能够说话》(下文中分别简称为《向》、《阿》和《假》)——中三类父亲的形象,并将作品中的父亲与鲍德温本人现实生活中的父亲,以及曾被他视为父亲并对他有着深刻影响的几位人物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解读鲍德温的创作主旨,揭示其作品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涵。
一、冷漠偏狭的继父
根据《旧约》,以色列入的始祖亚伯拉罕虔诚侍奉上帝,深得上帝庇佑。最初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不能生育,亚伯拉罕纳使女夏甲为妾生下以实玛利。亚伯拉罕100岁、撒拉90岁的时候,上帝赐与撒拉生育能力,生下以撒。尽管同为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