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因子的表达论文.doc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因子的表达论文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本文以地域文化研究为出发点,针对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缺失所造成的各种问题,通过理论、实例分析等方法,提出了建筑设计应注重文化的地域性,同时,关注建筑的地域要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交流;注重民族、民间特色。最后试图结合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现状.freel2的广阔国土,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有着56个民族和超过3000年有文字记载历史的厚重文化,使中国建筑艺术在整个中华文明之树中独放异彩。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心理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西方现代建筑各种理论思潮、流派如洪水般的涌入,建筑创作思想空前活跃。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并能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反映地域风貌,通过建筑这一文化载体来具体体现地域文化,并表达一个地域人们的文化水准和对建筑审美的追求,是值得每一个建筑师去认真思考的。
(一)牢固树立植入地域文化因子的理念
建筑师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如何把当地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风俗、生活方式、心理需求、思维模式等因子,通过主动的创作构思过程,对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民族风情等方面培育文化特质的土壤进行综合分析,从根本上创建新的思路,并将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作为两个重要设计因子着手进行综合设计,再兼顾易维护性、和当地环境的亲水性、适应性并注意与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等,最后在形象化、现实化的成果中得以表现,创造出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反映地域特色的建筑,应是当代建筑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全球化背景下关注建筑的地域要素
建筑的地域性是指建筑的生产与消费总是处于一定环境和场所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居住环境,同时它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从哲学的角度看,地理、历史、人文都可以看作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们相互关联,进而形成了地域特征和地域气质。地质条件和气候、人文因素决定地域中建筑的地理位置,如地域轮廓、制高点的建筑、地域景观的设计、植物配置等,这些都赋予一个地域建筑的灵魂。因此,综合考虑这些要素可以使建筑设计变得简单而明了。具体来讲,在设计中要重视:①整体环境;②群体布局、建筑层次;③空间序列,院落空间,室内外结合;④因地制宜,就地取材;⑤自然通风、采光;⑥当地风俗习惯;⑦当地文化特征;⑧地方建筑造型与色彩。例如,贵州侗族的鼓楼、风雨桥就颇具特色。侗族鼓楼所承载的文化使命,使其成为远离实用层面却又不可或缺的侗寨标志性建筑,从而实现了它作为侗寨可识别代码的形而下功能的价值转换。它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20多米,1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鼓楼为木质结构,以榫头穿合,不用铁钉。楼心宽阔平整,约10平方米,中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木凳,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侗寨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翘起,给人以玲珑雅致,飞阁重檐,形如宝塔,巍峨壮观,是族姓或村寨标志,也是公众集会的议事场所。侗族风雨桥是石墩木桥,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长廊桥道,桥亭重瓴联阁,逶迤交错,雄伟壮丽。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从而形成了该民族独特的建筑文化审美特征,展现了侗族建筑文化审美之精神风貌。
建筑师应当像一位好的裁缝或艺术家,无论采用什么简陋的材料,都能创造出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反映地域特色的建筑。
把因地、因时、因事制宜的思想运用到设计中去,把客观条件对设计的约束看成是制约又是很大的挑战,同时,从建筑本身性质以及所在地点的物质与人文环境中,找出其蕴含着的“特色”与“地域文化”,设法从空间或形象上若隐若现地表现出来,让神居于形。古人云:精神居于形,犹火之燃烛矣。具体用什么手法表达这种意境,风格上是老一点或新一点,或兼而有之,视环境而定,以用得“切题”、“得体”与“适宜”为准则,创作出风格独特的建筑。
诚然,改革开放30年来,全球化现象在各个领域里不同程度地表现,对于建筑的影响尤为明显。不少西方先进的建筑理念涌入我国,给我国的建筑艺术带来了多元文化的元素。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不讲建筑美基本原理的建筑垃圾,到处仿效纽约、香港等地的建筑,千城一面。呈现了面貌相似、场所感丧失等诸多问题,同时还日益成为人们所反感的城市趋同现象的主导因素之一。作为当代建筑师有责任探索现代建筑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点,它是建立在当代文化、经济与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同时,还应与地域传统建筑、传统文化保持着文脉关系,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反应地域文化的建筑。 (三)全球化背景下汲取地域文化的方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对中国文化也不断地进行影响、渗透、以致产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两种现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一数学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练习题(含答案).docx VIP
- 新疆市政定额-第11册 钢筋工程、拆除工程.pdf VIP
- 运动强度控制方法.pptx VIP
- 2024年新人教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培优卷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原卷版).docx VIP
- 2020年护士资格证考试常见疾病试题:循环系统解剖生理.docx VIP
- 2025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新课标,新教材).docx
- 《如何提升领导力》课件.pptx VIP
- 《挺身式跳远》课件.ppt VIP
- 《腕管综合征》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