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2014政治期末考试试题文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濮阳市2014政治期末考试试题文档

濮阳市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1.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④水是一切的始基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④②③ D、②①③ 2.“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 联系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将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表现为真正的哲学( ) A、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C、 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2013年11月22日,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在昆明圆满结束。作为本届亚洲艺术节的东道主,云南特有的地域风情成为演出的一大亮点。压轴的民族组舞《满庭芳》中,《木屐舞》、《踩云彩》、《佤族甩发武》等展现出云南各民族和谐共处、百花齐放的欢乐场面,这说明( ) A、物质决定于意识 B、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C、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5. 6.2013年以来,世界各种频繁发生强烈地震,给人们带来恐惧和不安。日前,人们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还很难实现准确预报。然而,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云南昭通市防震减灾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对2013年2月发生在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四川省凉山一族自治州宁南县交界处的4.9级地震实现了成功预警。这一结果( ) ①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们有能力准确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 ②表明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可以逐步改变地震产生的规律 ③进一步佐证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④表明对地震从很难“准确预报”向“成功预警”的转变需要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2013年9月29号晚间,一颗蓝色火球划过墨西哥尤加敦州的夜空,将当地照射的一片光明,这个火球撞击地面时,发出轰隆隆的巨响,电力也瞬间停止,把当时正在欣赏表演的玛雅人吓了好大一跳,担心火球会烧毁房屋。陨石坠落事件表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主要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9.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范仲淹在杭州知州任上遇到“两浙路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范仲淹创造性地实施了“荒政三策”。一是兴土木,以工代赈。因饥岁工价至贱,正是营造的好机会,又解决了饥民流离失所之苦。二是利用杭州人好佛事、喜旅游的习俗,大兴旅游业。一时饮食、住宿、贸易等服务行业都需要劳力,大增就业者数万人。三是引四方粮商昼夜进粮,结果杭州城粮食爆满粮商只好降价,百姓大大得益。范仲淹的“荒政三策”条条奏效。范仲淹“荒政三策”条条奏效的哲学启示是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创新就要破除一切陈规成说 ③坚持量的积累,就能促进事物发展?????????????? ④把握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 A.①②?????????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A.要坚持从普遍性到特殊性 B.要坚持从特殊性到普遍性   C.要坚持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由普遍性到特殊性   D.要坚持从普遍性到特殊性,再由特殊性到普遍性 17.“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等。对此,我们应该( )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 ②适度使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