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伟大的抗日
第三节 伟大的抗日战争 历史 程焱华 二、日军的罪行 局部侵华 1931.9.18.九一八事变 军事侵略 全面侵华 1937.7.7. 卢沟桥事变 1937.8.13.八一三事变 1938.10. 占领广州、武汉 制造大屠杀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政治上 “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上 “以战养战”,进行经济掠夺 进行殖民统治 文化上 推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的 抗争意识 军事上 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 罪行二 罪行四 进行殖民统治 三、中国军民的抗战 (一)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活动(局部抗战) 1.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运动 (1)1937.9.18.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驱逐日寇; (2)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东北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组织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 3.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日救亡运动 (1)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蔡廷锴、蒋光鼐等率领十九路军,英勇抗击日军; (2)1933年5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3)1936年12月,西安事变 4.爱国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 罢工、募捐、抵制日货,要求经济绝交 5.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一二·九运动 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原因 1、在缅甸与日军周旋以分散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将日军主力因出国门。2、协助英军保卫印缅。3、保障滇缅公路的通常保障援华的租借法案物资顺利抵达中国。4、打通滇缅公路,驰援怒江防线 。 (三)如何看待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各抒己见:谁打败了日本 4、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 * 学法指导:战争学习—“四大层面十小要素学习法” 性质 起因 -经过 -评价 { 时间 地点 人物 } { 影响 胜败原因 阶段 启示 ↓ -结果 { 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 日本侵华战争 局部侵华 (31-37) 全面侵华 (37-45) { } 全民族 抗战 抗日救亡运动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 国民党 共产党 人 民 } { 一、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 二、日本侵华战争的经过和罪行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中国军民的抗战 材料一 1927年首相田中义一在给天皇的密折中写道“寓明治大帝之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朝鲜,……惟第三期灭亡满蒙,以及征服支那领土,…..尚未实现。” 材料二 (经济危机使日本受到严重影响)1935年东京一般市民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开支是每人每年109.2日元,农村生活水平较之则更加贫困。一位内阁大臣公开宣称,“为缓解国内民众日益严重的压力,我们必须发动一场对外战争。” 材料三 1927年以来,国民政府一直坚持“剿共”政策。蒋介石宣称“攘外必先安内”,“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仍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 一、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 问题探究1: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1.根本原因:既定国策,蓄谋已久。(大陆政策、《田中奏折》) 2.直接原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1933年) 3. 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可乘之机 西方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有利时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八一三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5年华北事变 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 日军不断扩大侵华战争,战火遍及近半个中国。给中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日军的侵华战争(罪行一) 血 腥 写 照 罪行二: 制造大屠杀 刀劈 —— 砍杀训练 当时驻南京的希特勒法西斯德国代表在向其政府的报告中写道:“他们(日军)是兽类的集团。屠杀、劫掠、纵火、奸杀……甚至以杀人竞赛的方式对南京城血洗。他们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 被残杀的男女村民的头颅 万人坑 以杀人为乐的日军手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