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径模型实验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UNAN UNIVERSITY 无线通信与光通信 实验报告 论文题目: 两径模型中接收功率与距离的关系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名称: 2013年05月08日 实验目的 实验工具:Matlab 2010a 实验目的:了解两径模型中接收功率与距离的关系,熟练操作matlab 软件 实验要求 1、 根据公式(2.1)给出的数学表达式编写程序,得到需要的关系曲线和临界距离的标注。 2、 列出上机的调试程序。 3、 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4、 简述实验心得体会及其他。 实验内容 调试程序: %两径模型中接收功率与距离的关系 clc; Pt = 1; ht = 50; /发送天线的高度 hr = 2; /接收天线的高度 f = 900000000; /波频 c = 300000000; /波速 lam = c/f; /波长 即λ R = -1; Gl = 1; /发射天线增益 Gr = [1,0.3,0.1,0.01]; /接收天线增益 for i=1:1:4 /运用循环机制,在一张图中做出四个不同Gr的曲线 d = 1:100000; /1m~100km db_d = 10*log10(d); /运用log10,化为db单位 l=sqrt((ht-hr)^2 + d.^2) x=sqrt((ht+hr)^2 + d.^2) deltax = x - l; /即△x deltafai = 2*pi*deltax/lam; /即△φ Pr = Pt*((lam/(4*pi))^2)*((abs(sqrt(Gl)./l + R*sqrt(Gr(i))*exp(-j*deltafai)./x)).^2); /接收功率 dc = 4*ht*hr/lam; /临界距离 db_Pr = 10*log10(Pr)-10*log10(Pr(1)); /运用10log10,化为db单位,并归一化起点 switch i case 1 plot(db_d,db_Pr,r); /Gr=1时,接收功率与距离的关系,红色 case 2 plot(db_d,db_Pr,y); /Gr=0.3时,接收功率与距离的关系,黄色 case 3 plot(db_d,db_Pr,k); /Gr=0.1时,接收功率与距离的关系,黑色 case 4 plot(db_d,db_Pr,g); /Gr=0.01时,接收功率与距离的关系,绿色 end hold on end grid on; /网格 plot([10*log10(dc) 10*log10(dc)],[-100 40],--b); /绘制临界距离dc,用虚线 legend(Gr = 1,Gr = 0.3,Gr = 0.1,Gr = 0.01,dc); /对各关系曲线的备注 xlabel(10log10(d)); ylabel(接收功率Pr (dB)); title(两径模型,接收信号功率); 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 由仿真结果可知,研究两径模型中天线间的斜线距离保持不变,以及发射天线增益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对于不同接收天线的增益时,所对应的功率与距离的关系。 曲线可分为三段:距离较小(dht)时,两个路径分量正向相加,接收功率随距离缓慢增加,此时发送端与接收端的距离为l;当距离d大于ht而小于一个临界值dc时,两路电波的干涉形成了一系列极大极小值,此时称之为小尺度衰落或多径衰落;曲线在临界距离dc处达到最后一个极大值,此时信号功率随距离下降,这是因为ddc时,两个路径上信号分量的相位差大约为π,只存在反向叠加。三段折线模型中,第一段功率恒定并正比于1/ht2,对于第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