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有着缜密精巧的构思,玲珑剔透的结构,质朴凝练的语言,缜密真挚的情致。这些,无疑是构成他“文章之美”的因素。但是,主要因素正如郁达夫所说,是“贮满”着的“诗意”。 诗意,用杨朔的话来说,就是使人“动情的事”。作家把自己感到“动情的事”传递给人们,使之受到感染并产生共鸣,要求和方法是多方面的,创造诗意的艺术也是极为丰富的,其中之一就要看作家驾驭艺术技巧如何。如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其实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技巧,它对作品“诗意”的创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大凡有艺术才能的作家、艺术家都素谙比喻技巧。难壮之声,难描之形,难绘之景,难传之情,一旦到了他们的作品里,就是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深受,出现一个潇洒幽深迷人的意境。究其底,多是比喻技巧使如此。 朱自清先生运用比喻艺术创作出散文的诗意,给人的美感是多方面的。 形象美 文学艺术作品必须具有可感的生动形象,唯其如此,才能获得持久的艺术生命。作为散文,特别是写景寄情的散文,既要有情,又要有形,这就是作家的功力。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仅潜隐着一种缠绵、委婉、深沉的情感,同时,他凭借精妙的比喻艺术为我们勾描出一群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 以质实之物比质实之物,给人一种形象美,这在朱自清的散文中,俯拾皆是。在《春》的结尾,作家这样写道: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她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天,她无形、无声,是“空灵”之物,一些人要描出春天的形象,是多么困难,而朱自清写出来了,把春天的美附丽于“刚落地的娃娃”的勃勃生气美,“小姑娘”的艳丽容颜美,“青年”的健壮美。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神、有情,喷射出诗意的光辉,写物附意,扬言切事,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春天无比热爱和热情赞美的感情。 绘画美 古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谈。能绘出影像的是画,透出神韵的是诗。好的画和好的诗总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朱自清写的虽是散文,却与诗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散文,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不过,后者是融于前者,耳自然流出来的。在《春》中有这样的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还眨呀眨的(略) 读了这文字,你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之中,又仿佛在欣赏一幅清新明朗的水彩画。这幅画,远处可见五彩缤纷的花色,近处可听蜜蜂的低吟,上有蝴蝶的翻飞,下有野花活泼俏皮的眨眼。远、近、上、下、浓、淡、燥、湿,虽是信笔点染,却尽得风流。 音乐美 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人的,从而获得艺术的美丽。好的音乐,总给人以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的美感。 含蓄美 汪洋奔放、直抒胸臆的诗是美的,余味曲涩、含蓄蕴藉的诗更不失为美。诗为什么要含蓄?这是由生活决定的。生活本身存在着含与露、隐与现、曲与直的现象。同时进行艺术欣赏的人们,是主观能动的。不希望作家、艺术家把话说尽,一览无余,而是要他们创造出“含而不漏”的妙境,以便为人们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含蓄,非诗独有,散文亦然。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有段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叶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读这段文字,顿生一中隐约的朦胧的含蓄美,象交织着一首淡淡喜悦、淡淡哀伤的温柔的小夜曲,多么神秘的幽玄的情景啊~有余昧、有余情,具有咀而“味之不尽“的含蓄美。 总之,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明快细腻,给人以寻之不尽,身临其境的美感。

文档评论(0)

nxuy1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