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能把湿热病证当体质
六评《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等三本书
明宇
湿与热本来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病邪。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热为阳邪,最易伤阴耗液。而在湿热病证中湿与热胶结在一块,湿中有热,热中有湿,如油裹面,就构成了湿热病证的特殊性。湿为阴邪,祛湿当用苦辛温燥的药物。可是苦辛温燥的药物助热伤阴,对清除热邪有碍。热为阳邪,逐热当用性味苦寒的药物。可是苦寒的药物助湿伤阳。在用药上互相掣肘。另外湿邪重浊粘腻,善阻塞气机,瀰漫三焦。在病位上往往模糊不清,是偏于上焦,还是偏于中焦,还是偏于下焦。这也加大了辨证上的难度。湿热病证,即然是两种病邪在一起,就有个孰重孰轻的问题。是湿重于热、热重于湿、还是湿热并重,在用药上也必须斟酌。在病因上有外感湿温病邪引起的湿温病;也有脏腑功难失调所引起的湿热病证。
就以内科病而言就有肺部湿热所引起的咳喘,胸憋,痰稠;脾胃湿热所引起的脘痞,呕恶;肝胆湿热所引起的胸胁胀满,脘痞黄疸;下焦湿热引起的淋痛、带下、痢疾。。。。。。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面垢油光,身重困倦,口黏不爽,苔腻而厚,或白或内黄。无论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湿热之邪,或是湿热之邪作为致病因子所导致的病证。都不是健康机体所应该有的。它是一种病证。不能构成健康人的体质。
湿热是如何产生的?一是外来的,外面的湿热之邪直接侵犯人体,如湿温病的湿热之邪,梅雨季节的湿热之邪,暑天的暑湿之邪。它们侵犯人体都可造成人体的湿热病证。二是人体自身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导致湿热之邪内生,造成湿热病证。三是内湿病证湿久蕴而化热,湿热纠结造成湿热病证。这第三种情况,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正气盛,正邪相争湿邪可从热化;由于患者是偏阴虚的体质或兼有阴虚病证阴虚生内热,此热也可以使湿邪化热,湿热纠结就造成湿热病证。
三仁汤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我们在治疗湿热病的时候,要採取三焦分消的方法。也就是开上、畅中、渗下。这是基于湿邪重浊黏腻,阻塞气机,彌满三焦的特点。通过上中下三焦的分消,使湿邪去而热无所依,从而达到治疗湿热之邪的目的。但在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的情况下,清热又是必不可少的。如甘露消毒丹就是以清热为主。湿热病证是偏上、偏中、偏下,在用药上也有所不同。
王教授把湿热体质类型概括为:“湿热质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粘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以上证候,辨证为湿热病证是正确的。但要说是健康人体的生理表现,是非疾病状态下的体质偏颇,那就错了。
作为论据王教授引了陆景生在《景景室医稿杂存》中在一大段话:“。。。。。。是湿热体气,平者无病,太过则病,偏胜亦病。其状面色深黄,润而有光,唇色红紫而不枯燥,舌质红,舌液多,舌苔厚腻而黄,或罩深黑色于上,大便时溏时结,而深黄气臭,小便黄,此据也。若湿从热化,偏于燥热之体气,其状面色干苍有光,唇色深红或紫而燥,舌质深红,扪之糙,舌形瘦,舌涎少,舌苔色深红而薄,或带红,大便干燥,色深黄气臭,小便短赤,此其据也。若热从湿化,偏于寒湿之体气,其状面色晄白,或灰黄,唇色淡白,或带淡黑,舌质淡,舌形胖,舌涎多,舌苔薄而润,或罩淡黑色于上,大便溏薄,气腥腐,小便清长,此其据也。若燥热而损阴及阳,寒湿而阳损及阴,则变为寒燥之气,其状面色痿白而发干,唇色淡白而枯燥,大便干结而色淡气不臭,小便清而短少,此其据也。惟其偏胜能成病也。故必燥湿得中而为润,寒热得中而为温,斯为无病。医家必须于此四种体气,先为辨别。”。湿热、燥热、寒湿、寒燥这四种体气,是健康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四种体气。不太过,不偏胜,它们能够保持平衡,燥湿得中而为润,寒热得中而为平,平润者,平和之气也,故说平者无病,斯为无病。而上面谈到的那四组症状都是失去平衡,由于或太过、或偏胜,所产生的病证。故陆氏总结为“惟其偏胜之能成病也”。王教授说:“这里所称的“体气”即体质,人的体质有湿热、燥热、寒湿、寒燥四种。”王教授的湿热体质类型的总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明显的就是取之于陆氏认为偏胜为病的湿热之体气。他认为陆氏的四类病证,都是属于平者无病。把病证说成健康体质。就构成了王氏体质学说的最大特点。
既然王教授认为陆氏的湿热、燥热、寒湿、寒燥都是四种体质,在人分九种中为何只选了湿热一种,个中原因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