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鹿鸣山村历史由来
鹿鸣山村原有鹿鸣山、大路口、普同塔、桥庵里、荷花塘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城西的衢江西岸,山因传说闻名。
相传,古时常有仙鹿行迹于崖间林中,游人时闻其声,故名。山上旧有“项王庙”、“东岳庙”、“钟灵阁”,北面隔江还有“普同塔”,东望衢州三塔一一清晰可见,俱毁;光绪七年(1881年)建有“鹿鸣寺”,每岁九月,善男信女云集于此,香火鼎盛。山脊建有“登高亭”,为游客眺览之处。
明衢州太守瞿溥赵姬葬于山麓。民国《衢县·碑碣志》记载:赵姬,广陵人,娴雅知礼,聪慧过人,绝色佳丽,喜鼓琴,晓音律,弈棋樗蒲皆清通,而奏《琵琶十八拍》卓绝一时。墓旁有清泉,名“岑川泉”,水从石缝流出,声如琵琶,凄怆断肠,催人泪下,昔刻有“天开一水”四字。今有保卫东迹渡大桥民警因在洪水中抢救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而牺牲的五烈士墓在此山。
住在衢州的人都知道,衢江的西岸有座鹿鸣山。可是,知之由来的人却甚少。
现在的鹿鸣山,实在是有其名而无其实了。除了土坡边上的村落和土坡上的桔林之外,丝毫也看不到山的影子。时变景迁,沧海桑田,几百年的光阴硬是把一座山给磨平了。
鹿鸣山的由来,历史上早有记载,《诗经·小雅·鹿鸣》中有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曼妙文字。古时的鹿鸣山上是林木葱郁,清流涓涓,杜鹃野菊,蝶飞燕翔。而它之所以称之为鹿鸣山,还须从明代嘉靖年间说起。
那时候,府山的郡衙之西有座庙叫做东岳庙,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嘉靖十八年(1539),衢州府节度推官刘初泉就在这座庙的废址上修建了孔氏家塾,以教孔氏子孙。到了嘉靖四十四年(1565),府衙有吏夜梦东岳神对他说:“谒庠生应,大有登垄望气,应在瀫水以西。”当时的衢州知府是无锡人郑伯兴。他以为东岳神明示应在河西为之建庙,便带人前往踏勘。他们西渡瀫水,从大路口渐入。发现该处山峦环秀如堡,中间约二亩有余的平地上有几间房屋。一打听,方知是衢城南街刘栋的庄子。刘栋听说知府要在此建东岳庙,就把该处的土地房屋全都捐了出来。地点选好了,郑知府便令即刻动工。第二年,东岳庙建成。其大殿五楹,祀神像于殿中;东西两庑各三楹,左为观音堂,右为香客流连之处;前殿五楹。山门之前的石谷突涌清泉,泉水甘甜清冽,取名为“岑川泉”。在建庙的日子里,工匠们常闻双鹿呦呦鸣于山冈,于是便把此山称之为“鹿鸣山”。鹿鸣山冈峦秀涤,修竹苍松掩映东岳庙,在此处“望城中雉堞烟火,如列几案。有泉清冽,人争汲取之”(郑永禧语)。泉从石罅中流出,石罅上方刻有“天开一水”四字。由此,这里成了城里人游宴眺览之所。
文人学士到鹿鸣山多了,诗词歌赋中自然也就有了鹿鸣山的大名。明代徐应秋写道:“西风激宕一城秋,与客题襟上此楼;桕叶远空翻舞蝶,布帆斜日乱轻鸥;挥杯绕坐霞生颊,落帽高歌雪满头;不负青山真我辈,相呼得食鹿呦呦。”清代里人郑桂东写道:“一笑忘城市,翩然出郭行;层楼寒翠锁,小院午阴清;叶落无僧扫,诗成向佛呈;重来同瀹茗,归路夕阳明。”然而,真正让鹿鸣山出名的还缘于另外的一件事。
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达州进士瞿溥受皇命到衢州任知府。瞿溥租舟南下,舟过广陵(今扬州),结识了一赵氏女子,两情相悦,即纳之为侧室,携其来到衢州任上。据瞿溥《姬广陵赵氏墓碑记》云,赵“氏行四,闲雅且都克娴礼节,聪慧过人,善鼓琴,晓音律,弈棋樗蒲皆精通,而奏琵琶十八拍卓绝一时,其女红工巧则绪余也。广陵固多佳丽,而此出类拔萃者矣。”然而,佳人薄命,“侍予二年有奇,计生辰未满十八,不幸早殀。”赵氏早逝,瞿溥自是痛不欲生,本“欲以归殡彼里,而适寒,冰坚合河闸为梗,因卜葬于鹿鸣山麓。”之所以安葬赵氏于鹿鸣山,是因为“氏之偕予入衢也,见衢水澄清,喜曰:‘碧水如斯邦水’”。“命婢女挹水于盘,举以自照,玩阅自怡者久之。又于舟中牖隙窥山峦耸秀”,认为此处可称“维扬胜概”。此处既然似同扬州,安葬赵氏于此,即是让她回到了故里。
赵氏安葬于鹿鸣山之后,绕墓植梅,故赵氏墓又名梅花墓。明清两代,凭吊赵姬的文人学士就多了。他们常常结伴前往鹿鸣山,拍节诗赋,抒发对广陵美女赵氏的仰慕之情。如汪致高写道:“环佩难招倩女魂,欲寻香躅已无痕;可怜剩得残碑在,读罢秋风冷寺门。”朱鬯写道:“美人黄土总无聊,不许闲人拾翠翘;门外青山空鬓影,岸边芳草尚裙腰;蝶花拍尽歌全歇,鹃血啼残恨未消;莫似西陵松柏路,误将苏小向南朝。” 现在的鹿鸣山既无东岳庙,亦无梅花墓,当然已全然不是往年的样子了。
现在,衢江彼岸的西区正在兴建新城,也规划了不少供市民休憩游玩之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