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刘勰的文学创作审美境界论──兼论《养气》篇的主旨论文.doc
试论刘勰的文学创作审美境界论──兼论《养气》篇的主旨论文
..毕业 文学创作的审美境界问题,是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主要是指文学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的精神境界,即作家应以怎样的心态进行创作、文学创作应该在怎样的状态下进行。一般说来,中国古人崇尚文道自然,追求文学创作率性自然的审美境界。从创作动机的发生到艺术意象的营构、从主体性灵的发抒到创作技艺的运用,都要求做到自然而发、自然而成,反对那种苦心竭虑、刻意雕琢的创作。纵观古代文论史,可以看到..毕业,这个问题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得到较早也较深刻的论述。但是,长期以来,在《文心雕龙》研究中,这个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被其他问题的研究所取代。这主要表现在对《文心雕龙·养气篇》的理解上。我们以为,刘勰在《养气》篇主要论述的就是文学创作的审美境界问题。本文将以《养气》篇为主,兼及《文心雕龙》其他有关篇章,探讨刘勰对文学创作的审美境界问题的认识。
一
关于《养气》篇的主旨,前人多有论述。清纪昀在评该篇“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时说:“此非惟养气,实亦涵养文机。《神思》篇虚静之说,可以参观。”1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云:“此篇之作,所以补《神思》篇之未备,而求文思常利之术也。”2时人论“养气”,多承此见,认为刘勰论“养气”,目的在于求得精神“虚静”,以“陶钧文思”(《神思》)。这些观点准确地把握到刘勰的“养气”论与“神思”说的内在联系,确实很有见地。但是,仅仅把《养气》篇的主旨归结为“涵养文机”,“以求文思常利之术”,认为《养气》篇是“补《神思》之未备”,未免忽视了“养气”论与“虚静”说的区别,从而也取消了《养气》篇的独立性。《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虑周”的著作,很难想象刘勰会将《养气》篇仅仅视为《神思》篇的补论而独立成篇。
论者所以将《养气》篇的主旨限定为“求文思常利之术”,大概是根据《养气》篇:“且夫思有利钝,时有通塞。沐则心覆,且或反常,神之方昏,再三愈黩”这段话,下文承此提出“养气”的方法。但从全文来看,这只是刘勰主张“养气”的理由之一。而且,这段话意在指出,在文思蹇塞不通、“神之方昏”之际,不可勉强而为,否则将“再三愈黩”,越想越糊涂。下文的“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正是对此意的很好说明。由此可见,刘勰论“养气”,虽与“陶钧文思”有关,但重点不在这里。
我们以为,要探索《养气》篇的主旨,必须弄清刘勰主张“养气”的根据。从全篇来看,刘勰主张“养气”,理由如下:一是所谓“性情之数”。《养气》篇云:“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心虑言辞,神之用也。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此性情之数也。”文学创作是“心虑言辞”的精神活动过程,“吐纳英华、莫非情性”(《体性》)。因此,作家创作要掌握“性情之数”,作到“率志委和”,不可“钻砺过分”,否则不仅不能“理融而情畅”,而且将导致“神疲而气衰”的后果,身心同受伤害。其二是“器分有限”。“若夫器分有限,智用无涯。或惭凫企鹤,沥辞镌思。于是精气内销,有似尾闾之波;神志外伤,同乎牛山之木:怛惕之盛疾,亦可推矣。”凫胫短而鹤胫长,皆出本性自然,若因短而续,因长而断,则有违本性。刘勰指出,作家“器分有限”,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创作应当发自本性自然,不可“惭凫企鹤”、“沥辞镌思”、“牵课才外”,这样不仅创作难有成就,且将有伤性害身之患。其三是“学业”与为文不同。“夫学业在勤,故有锥股自厉;志于文也,则申写郁滞,故宜从容率情,优柔适会。若销铄精胆,蹙迫和气,秉牍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勰已认识到了治学与文章写作、乃至文学创作的差异。治学须当勤勉,不妨竭虑苦思,而文学创作则是抒写作家郁滞于胸的审美情感,因而需遵循“会文之直理”,即“从容率情,优柔适会”。再有一点,即前文所述的“思有利钝,时有通塞”。这几点是刘勰提出为文“养气”的主要理论根据。
我们看到,刘勰在论述“养气”的理由时,始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文学创作应该发之自然,“适分胸臆”,自然而成,不可刻意雕琢,竭情苦虑。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刘勰强调文学创作要遵循“从容率情,优柔适会”这个“会文之直理”上。《养气》篇的主旨就在于阐明这个“会文之直理”,以及如何在创作中体现它。而“会文之直理”又是“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这个“性情之数”的反映和表现。“率志委和”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体现为一种率性而发、从容不迫、直接抒写的自然自如的审美境界,亦即“从容率情,优柔适会”的审美境界。刘勰著《养气》篇,立意正在于指出文学创作是作家审美情感的自然发抒,是作家创作才能自由发挥的过程。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从容不迫地抒写情感,优柔自适地抒怀命笔,只有这样,文学创作才能做到“理融而情畅”,既不可因“惭凫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