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玲矿井重组整合施工组织设计0044444.docVIP

玉玲矿井重组整合施工组织设计0044444.doc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玲矿井重组整合施工组织设计0044444

玉玲矿井重组整合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矿区概况 一、交通位置 山西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右玉县东南元堡子乡红寺洼村南,行政区划属右玉县元堡子乡所辖。地理位置为: 东经112°37′30″-112°38′56″; 北纬39°44′01″-39°49′50″。 井田东南距北同蒲铁路(岱岳站)约43公里,西北距右玉县城(油坊)约32公里,山(阴)-和(内蒙和林)公路距矿区2.5公里,公路、铁路均可运输,交通较为方便。 二、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大同盆地西缘,洪涛山以北,属山前丘陵区,地势平缓,井田内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土梁,海拔为1527.80m,最低点位于西北部的大沙沟河漫滩上,海拔为1427.0m,相对高差100。80m。 三、河流水系 井田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系。区内无常年性河流,只在井田中部分布一条较大沟谷-大沙沟,平时一般干涸无水,仅雨季时有短暂洪水排泄,向西北汇入元子河。元子河雨季最大流量达980m3/h,河床宽度为300~500m,于井田西北侧由北向南流过,为井田附近主要河流。 四、气象及地震情况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甚短,降水多集中在夏末秋初,全年气温变化剧烈。年均气温4.5℃,最高气温和昼夜温差显著。极端最高温度33.4℃,极端最低温度-34.1℃,平均日温差为15℃左右。降水量主要集中于7-9月,年均降水量为450m。年蒸发量为1556.7-1926.7mm,其中4-8月蒸发量大。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4倍。每年结冰期从10月上旬至翌年4月下旬,最大冻土深度163cm,一般为138cm。西北风几乎贯穿全年,5月份风力最大,风速在14.0-22.0m/s。 第二节 矿井地质 一、地质构造 1.井田地层 本井田属于大同煤炭国家规划区,全井田均被黄土掩盖。根据以往地质勘查资料结合井筒所揭露的实际地层情况,井田内赋存地层由老到新为: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和第四系。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 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岩性主要为灰-灰黄色、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隐晶、微晶结构、致密坚硬,溶洞发育被方解石脉充填,上部夹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灰岩中含丰富的海相动物化石。 (2)石炭系(C) 1)中统本溪组(C2b) 底部为浅灰色铝土岩及赤红色铁质岩,局部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致密块状。其上为灰黑色粗粒砂岩及泥岩,粗粒砂岩成份为石英、长石,含有片状白云母,分选、磨圆中等,较坚硬。中部夹有1-2层灰色、深灰色石灰岩,致密块状,性脆,可见方解石脉。上部为中粒砂岩。中粒砂岩多为灰色,成份为石英、长石。硅质胶结,分选,磨圆中等,泥岩多为灰黑色,致密块状。顶部含一层不稳定薄煤层(14号)本组厚度18.63-50.57米,平均29.05米,本组地层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上统太原组(C3t) 主要由灰白色砂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共含7层,即4、5、8、9、10、11、12号。主要可采煤层有2层,即9、11号。底部为一层厚约2.86米的灰色粗粒砂岩(K2)与下伏地层分界,砂岩成份为石英、长石,硅质胶结,分选较差,磨圆中等,植物化石有脉羊齿、猫眼鳞木等。本组厚度61.82-118.56米,平均109.43米。本组地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3)二叠系(P) 下统山西组(P1s) 主要由灰白色粗粒砂岩、细粒砂岩、浅灰-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本层共含煤3层,即1、2、3号煤层,底部为一层厚约6.0米的灰白色粗粒砂岩(K3)与下伏地层分界。植物化石有带羊齿楔叶等。最大残留厚度44.60米,本组地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4)第四系(Q) 1)中上更新统(Q2+3) 由土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广泛覆盖全区。富有垂直节理,本组厚度2.80-23.85m,平均10m,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2)全新统(Q4) 为现代冲洪积层,岩性主要为砂、砾石、卵石及亚砂土,厚10-20米,平均厚10米。 2、含煤地层 井田含煤地层为大同煤田的下煤系,即石炭-二叠系煤岩系,其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现叙述如下: 1)太原组(C3t) 主要由灰、灰白色砂岩、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高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该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含4、5、8、9、10、11、12号煤层,由于煤层埋藏浅,4、5、8号煤层井田内全部风化,10、12号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9、11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赋存稳定。本组最底部发育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中、粗砂岩,定为标志层K2,厚度0-6.15 m,平均 4.30 m,作为与下伏本溪组的分界标志。该组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沉积韵律较为清楚,属山前平原的曲状河到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