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法学实践性教学的出路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法学实践性教学的出路论文.doc

  试论法学实践性教学的出路论文 论文关键词:法学 实践性教学 社会需求 论文摘要:法学实践教育要面向社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人才。我国法学实践教育面临着很多困境,主要是实践流于形式, 论文关键词:法学 实践性教学 社会需求 论文摘要:法学实践教育要面向社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人才。我国法学实践教育面临着很多困境,主要是实践流于形式,对社会需求认识不足等,而社会需求的理论对指导法学实践教学很有意义,适应社会需求才是法学实践教学的出路。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曾在北京大学2003届本科毕业生典礼上作过题为《社会没有义务待你成长或成熟》的演讲,他认为,校园与社会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评价体系,校园是一个贤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环境,以教师为核心中央集权式的评价体系,奖励的是学生的智力;而社会则不同,社会是一个利益交换场所或平民政治环境,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评价的不是你的智力,而是你能否拿出市场想要的东西。苏力教授这番独到而精辟的分析,为法学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发。法学实践性教学的价值何在?推广和发展的出路何在?笔者认为,尽管法学实践性教学是在校园中展开的,但其评价体系应该以社会和市场为导向,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人才是法学实践性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如苏力教授所言,“法学教育如何能面对正在发生的社会转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有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 一、法学实践性教学的困境 法学实践教育,一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而言,以教授实践能力为主,与理论教学相对应;二是从教学目的的角度而言,以培养职业法律人为目的,这就与以培养学术法律人为目的的理论教学又区分开了。“法律的生命力始终不是逻辑,而是实践。”可见法学实践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本身,甚至还将影响到法学理论的更新与变革。中国大陆对法学实践教育的探索兴起于2000年9月由美国福特基金支持的“诊所式”法学实践教育,最初只有北大、清华、人大、武大、中南财经政法、华东政法、复旦等七所重点院校加入该项基金,后来又有多所院校加入,在法学院展开诊所式法学实践教育,没有加入该项基金的院校也凭着自己对诊所教育的理解开展实践性教学。可以说我国各大法学院校对实践教学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包括诊所式、司法实习式、法律咨询与调查、模拟法庭式等教学模式。但法学实践教学发展至今,在理论上的探讨要远胜于实践中的操作,法学实践教学的长足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境,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三点: 1.从教师到学生对社会需求的认识不足 这是困扰法学实践性教学,甚至整个法学教育的核心瓶颈。 首先,什么是法学教育的社会需求?不少法学教育机构的认识还局限在招生规模上,认为法学院的招生要满足高考招生的需求,全国有六百多所高校开办了法律专业或成立了法学院即与此有关。据统计2007年全国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11万人,专科生约9万人,博士生200多人,硕士生2万5千人,总共合计约22万人。我们说法学教育要以社会或市场为导向的时候,是强调法学院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并很快地融人社会,而不仅仅是法学院的招生要满足市场的需求。 其次,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法学人才?作为学生,自己适合哪一类型的法学人才,即自己的人生定位问题?作为法学院校和法学教师,最适合培养哪一类的法学人才,即法学院的社会定位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妥当地回答,决定着法学实践教学能否从流于形式走向真正有价值。大学生刚步人大学的第一年是最迷惘的一年,对未来和人生都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规划,法学院的学生同样如此。但是如果到了大三,甚至大四,学生依然很迷惘,则不能不说我们的教育是有问题的,是我们教育者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认识社,甚至我们教育者自身也没能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缺乏自我认识和社会认识方面,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实践性教学形式化趋势突出 实践性教学的价值在于使学生认知司法、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动手能力,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办事能力的培养。然而现有的实践教学往往未能完全其价值。以毕业实习为例,多数法学院都将毕业实习安排在大三暑期或大四上学期,意图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安排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实习。但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学校的监督,多数学生并未真正到有关单位实习,而是托亲友或其他关系到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或律师事务所盖一个章子,回学校后应付老师,换取毕业实习阶段的学分。这种现象近两年来日趋严重,应当引起更多的重视。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就业压力大,一些学生畏惧日益白热化的社会竞争,而是希冀通过考研延缓就业时间,或者为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因此在大三和大四上学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复习考研,根本无暇毕业实习;另外一部分学生在在大三毕业后到处投简历,参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