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219深研考纲、考情●高效备考汇编
(二)如何回归“必备知识”? 1.理解、记忆通史线索类、重要历史时期阶段特征或概况类、重大历史事件背景类。 2.基于考情出发,多角度深刻把握高频考点。 (4)两次工业革命。 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生活(衣、行、信息沟通、价值观、自由婚恋、职业技术教育)。 世界市场问题。 经济思想(政策)问题。重商主义→自由主义→私人垄断→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 (5)人文精神。近代科学。 (6)当代国际关系(美苏争锋诸像、全球化演进、第三世界兴起)。 【例5】以工业革命为例 ◆考情回顾 10年40题37分:中英前工业化比较及恩格斯历史前提 11年20题4分: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英文书籍畅销 11年41题12分:评价西方崛起 12年37题32分:世博会 12年40题25分:红绿灯 41题12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13年19题4分:德国错位的现代化 40题25分:爱因斯坦热 14年33题4分:英国手工织布机闲置 15年41题12分:公式探讨 15年33题4分:英美法德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比例 16年33题4分:英国人口死亡率变化及城市环境恶化 16年33题4分:美国铁路发展 41题25分:英国济贫制度 ◆考情分析 ?考查内容广泛、角度丰富; ?能力要求多元。 ◆思考 还有哪些内容、哪些角度还没有考查? ◆怎么掌握工业革命? 2017版《名校讲义·冲刺练》“核心概念透析举要”之世界史部分 高建文 2017-2-18 高建文 多次参与四川省、成都市重要试题命制 多次参与四川省阅卷指导工作 电话QQ:469650725(川西老高) 高考历史四川研究群1 279936510 ◆顶层设计更科学 1.招生考试改革路线图 启动: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全面推进:2017年,推进全国卷使用,推进高考评价体系建设 打基础:2015年,确立“一点四面” 完成: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制度 ◆顶层设计更科学 2.高考评价体系 2016年10月,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 一体四层四翼 “一体”(核心立场): “为什么考” “四层”(考查目标): “考什么” “四翼”(考查要求): “怎么考” “核心立场” (“为什么考”) 立德树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 服务选拔 导向教学 “四层”考查目标 (“考什么”) 必备知识 “四翼”考查要求 (“怎么考”)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 必备知识 综合性 应用性 创新性 基础性 二、精准把握试题常态“5个突出” (一)突出政治使命 1.学理和价值分析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 “唯物史观” 2.现实关照: ?“三个自信” → “四个自信”(增加“文化自信”,二十四节气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热点5.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现代性问题? ?“增强四个自信,培养适应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一代新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陈宝生2017年教育工作会) ④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否定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否定革命的历史、否定英雄人物、否定公序良俗等等) 【例1】曾经的好题,此类考查倾向还会出现吗? (2008年广东?10)“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2015年四川?8)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省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例1】曾经的好题,此类考查倾向还会出现吗? (2010年全国卷?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有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有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