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暴力犯罪案件调研报告.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校园暴力犯罪案件调研报告   近年来,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时有见报,一再冲击着公众的眼球,人们不禁会问:“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人民法院成立课题组,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审理的校园暴力犯罪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并根据案件特点和成因,提出对策建议。   一、校园暴力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冷水滩区法院共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8件,其中普通刑事犯罪31件,校园暴力犯罪7件,校园暴力犯罪罪名从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故意伤害罪到强迫卖淫罪、抢劫罪、抢夺罪等均有涉及。   二、校园暴力犯罪案件的特点   1.犯罪主体以平均年龄16周岁的男性为主。在7件案件的11名被告人中,有10个犯罪主体为男性,占比91%,其中14-16周岁的被告人有7人,占比64%;16-18周岁的被告人有4人,占比36%。   2.犯罪主体长期缺少父母管教与关爱,普遍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据以上案件统计,在家务农的法定代理人有8人,子女在外求学,长期未与父母共同生活,该类情况占比67%。该类案件犯罪主体多因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在校倾向于通过拉帮结派和欺凌同学来刷存在感。   3.呈现犯罪动机的积累性和犯罪行为的突发性。在7件案件中,因原有积怨而突发冲突的案件有4件,占比57%。而这种为宣泄不满和愤恨情绪而实施暴力的行为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可预见性低,防控难度较大。   4.犯罪手法粗暴,动辄致人轻伤或伤人性命。在7件案件中,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案件有1件,占比14%;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案件有4件,占比57%。犯罪主体年纪不大,多处于青少年叛逆期,冲动易怒,又常受到网上淫秽暴力讯息影响,崇尚以暴制暴,常带刀具在身,情绪失控之下轻则致人轻伤,重则伤人性命。   5.具有从众性,多为共同犯罪。在7件案件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案件有6件,占比86%。该类犯罪的犯罪主体常常受到淫秽暴力影视的消极影响,喜欢拉帮结派,并通过欺凌同学、聚众闹事等方式来树立个人崇拜。   6.犯罪主体易反复、多次作案。在7件案件中,有两个案件的被告人为同一人,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控和教育,被告人呈现出多次反复作案特性。   三、校园暴力犯罪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家庭德育远比学校、社会德育要强烈深刻。家庭教育缺失就易造成孩子性格偏激、心态狭窄、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等多种心理问题,后天再缺乏严格管束,则其行为失常、多生事端就在情理之中。   2.学校教育片面单一。现今的应试体制导致学校教育重视“数理化”高过“德体劳”,心理偏激的孩子成绩不如他人就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和自卑感,当这种情绪得不到外来引导时,就可能憎恨老师、仇视同学。   3.青春期心理教育缺位。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这些变化会使青少年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外界的强行干预只会让他们感觉厌烦。如果不注意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任由他们过早过多的接触淫秽暴力等不良讯息,青少年就可能因此出现行为偏差。   4.父母及子女的法治观念淡薄。法治教育缺失就会导致青少年不怕惹事、无法无天,父母放纵疏忽、麻痹大意,却不知欺凌同学、冲动任性会转变成暴力犯罪,一时的放纵疏忽可能导致孩子误入歧途,最终受到法律严惩。   四、遏制校园暴力犯罪的对策建议   从我国现有法律构成来看,从侵权法到刑法,均有明文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身体权、财产权、人身自由权等各项权利,故再行文增加法律规定并不是快速解决该类犯罪的良药,遏制该类犯罪还是应该从源头抓起,德法并举。   1.大力加强法治教育,送法进校园、送法进家庭。司法机关可在学校推行图画案例展览,用生动易懂的图画和数据来教育学生自觉守法、长鸣警钟,明事理、知敬畏;可以巡回播放宣传片的形式送法进社区、乡村,将“校园欺凌绝非小事”的法治观念普及大众。   2.转变学校教育观念,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今应试教育体制的恶果已经开始显现,单一的分数追求易造成好学生与坏学生之间的敌视,小事就可能引发欺凌现象。转变教学观念,学习、德行并重培养已迫在眉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廉耻观、道德观,才是解决校园欺凌、防范校园暴力的良方。   3.加大学校青少年心理辅导力度,引导学生平稳度过叛逆期。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定期开展专人定点心理问题排查活动,定期、定点、专人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排查辅导,及时排除心理隐忧。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谈心”主题班会或是开展野外拉练活动,让学生自主组织、自由参与,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纾解消极情绪,稳步走过青春期躁动。   4.强化司法惩戒,划出校园管理高压红线。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后,学校应及时应对,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相关机关应根据具体情形采取拘留、罚款、有期徒刑等处罚方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校园暴力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文档评论(0)

cj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