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形象重点讲义
诗歌鉴赏 “五看”;考试说明;什么是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刬:念(chǎn),袜刬,是说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3. 体察写作意图,注意意象联想想象。;(1)点形象:概括形象+形象特征。
(身份+遭遇/性格/心理)
(2)析诗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抓住人物描写句结合生平遭遇及时代背景,分析意象、关键语句、典故等
(3)明作用:指出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情感的作用。;常见艺术形象举隅;常见艺术形象举隅;景物形象;;;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问: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
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初上等意象。
这些景象的作用有两点:?交代时令景象,渲染了郁郁的离情;?烘托作者的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 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整体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答题范式】
描图景(景物+动词/形容词)+点氛围+析感情
(景——境——情)
这首诗描绘了( )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注意①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时间、地点、主要景物及景物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忠实原诗,用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②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③楹:房屋的柱子。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答案一:上阙通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暮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
明确景象(意象)作用:
①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②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作者情感或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
③交代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多在山水诗 、边塞诗。
④篇章结构。为下文抒情做铺垫(造势、伏笔),突显主旨,全文线索(如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