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历史考察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历史考察[摘 要]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陷入绝境的危难关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土地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整个中国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中国共产党人从绝境中奋起,逐渐实现从城市武装起义到农村革命斗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迫不得已、逼上梁山――开辟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历史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整个中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据资料统计,从1927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国民党反动派屠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到31万多人。经过大屠杀之后,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锐减到1万多人;工会会员由300多万人减少到不足10万人;曾经拥有1000多万会员的农民协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整个工农运动处于瘫痪状态,中国革命陷入低潮
大革命的失败留给中国共产党人什么惨痛教训呢?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是不可能胜利的。必须独立领导武装力量,创建人民军队,走暴力革命的道路。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的领导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响亮地喊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口号,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人领导了广州起义。除了这三大起义之外,从1927年秋天至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先后发动了近百次武装起义
这些起义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从起义目标来看,受俄国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影响,这些起义要么是从城市爆发,要么是向城市进军,都是以城市为中心。二是从起义结果来看,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面前,在敌人的残酷镇压之下,几乎都失败了。以广州起义为例,虽然曾经一度占领广州,但仅仅坚持了3天,就被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粤系军阀镇压了。广州起义的失败再次告诫共产党人,在国共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争取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必须寻求新的道路
“血雨腥风应有涯,拨云见日现青天”。在大革命失败血与火的洗礼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枪杆子的极端重要性,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但残酷的现实证明:俄国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经验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那么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究竟在哪里呢?一些起义部队逐渐转入农村,开始了从攻打城市到向农村进军的伟大转折,就此踏上了开辟工农武装割据,探索革命新道路的漫漫征程
二、披荆斩棘,摸索前行――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马克思主义者走路,走不通就要转弯,因为那个地方走不过去”。而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这个弯,毛泽东转的最快,也转的最好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按照原定计划是要攻打湖南省会长沙。但是起义军在进军途中遭受严重挫折、夺取长沙的目标明显已无法实现,毛泽东果断决定退兵,把队伍带上了罗霄山脉的井冈山
“上山”,是大革命失败后保存革命力量的创举,它的高明之处在哪里呢?第一,它是敌强我弱形势下的唯一选择。在革命处于低潮、一片白色恐怖的形势下,如果继续留在城市和敌人硬碰硬,就有被斩尽杀绝的危险。第二,它为革命力量找到了可靠的落脚点。在旧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也是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忠实的盟友,到农村中去,便于取得农民的支持。而且敌人在农村的统治力量相对薄弱,有利于革命力量落脚生根。第三,它把战略退却与战略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革命力量上山下湖,转移到农村,这属于战略退却。但这好比是把拳头缩回来,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所以,在实际上却又开始了出其不意的、意义更为深远的伟大进军
起义军撤到农村后,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在农村如何生存,怎么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怎样争取农民的支持?怎样战胜敌人的围剿;怎样在农村坚持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又是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呢?
(一)进行土地革命,争取农民支持
起义队伍初上井冈山,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部队的给养问题,也就是吃饭问题。近千人的队伍人要吃马要喂,而井冈山地势险要,物产贫瘠,“吃饭太难”是首要的致命伤。用什么办法解决呢?毛泽东逐渐认识毛泽东抓住这一问题的核心,领导了井冈山根据地轰轰烈烈的分田高潮。1928年12月毛泽东制定了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农民耕种。”1929年4月,毛泽东又主持制定了《兴国土地法》,把原来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样就缩小了打击面,赢得了群众的拥护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