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围地球的气体外壳称-西安汇鸿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PDF

包围地球的气体外壳称-西安汇鸿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PDF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包围地球的气体外壳称-西安汇鸿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培训教材 第一章 大气环境概述 第一节 大气概述 地球是由水圈及生物圈所组成。包围地球的气体外壳称为地球大气,简称环境大气。大 气的总质量约为 5.136×E18 千克,仅相当于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为地球水圈质量的三 百分之一。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大气质量的 1/2 集中在 6 千米高度以下,3 /4 的质量集 中在 10 千米高度以下, 99 %的质量集中在35 千米高度以下。 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由各种气体及悬浮在空中的液态和固态微粒所组成的混合物。地球 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离不开大气,大气对地球上的生物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大气中进 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大气中有时风起云涌,雨雪纷飞, 有时云消风静,晴空蔚蓝。这些过程和现象的发生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的成份、结构、 状态有关,同时直接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自地球形成以来,在它46 亿年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大气的成份和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般认为,大气历史的演化,经历了最初可能以氢为主也可能是以氢、碳、氮、的化合物甲 烷(CH4 )、氨(NH3)和水汽为主的原生大气。这与上星、木星上目前的大气成份类似。 第二阶段主要是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汽、甲烷为主的次生大气,这与金星、火星上的 大气类似。地、质学家探明,在 3~2 亿年以前,植物生命的原始形态己发展到开始通过光 合反应释放极少量的氧。并认为这类早期的生命形式是在液水环境中发展的。 我们抬头仰望,那湛蓝的天穹就是紧紧裹着地球的大气圈。大气圈以地面或海面为下界, 却没有明确的上界,这是因为空气随着高度的增高而变得愈来愈稀薄。整个大气圈的厚度约 为 2000~3000 千米,气象工作者们根据空气密度与高度的关系,通常把它划分为五层:对 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也称热层)和外大气层(也称外层)。 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下一层,空气在这里经常发生垂直方向的对流,较热的空气向上升, 而较冷的空气往下降。对流层的厚度大约为 8~18 千米,它的高度变化与纬度存在密切的 联系,一般是热带地区对流层较厚而寒带地区较薄。在对流层中,每升高 1 千米,气温降 低 6.5℃左右,所以在对流层的顶部,它的温度接近或低于 0℃。由于大气中的水汽几乎全 部集中在对流层中,故此,我们常见到的刮风下雨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内。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的上面,一直延伸到离地面 50~60 千米的高空。空气在这一层里主 要沿水平方向移动,移动时可达到很快的速度,平流层的名称就此而来。 平流层之上是中间层,中间层之上便是热成层,热成层的特点是温度极高,约在 900℃~ 1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培训教材 1200℃。热成层的上方即是外大气层。 当大气中氧逐渐增加时,就导致了高层大气中臭氧层的形成,从而过滤掉太阳辐射中的 紫外部分。随着臭氧层的发展,透过大气到达地面的紫外线愈来愈少,逐渐的使植物移向液 面,最后出现在陆地上。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逐渐减少,氧气逐渐增多。从火山喷发 出来的氮,进入到地壳的硝酸盐中,由于氮的化学惰性,它在水中的不易溶解,所以大部分 仍保留在大气中,因此氮的含量在大气中就占了很大的比重。大气中的其它微量成分,有的 是火山喷发进入大气,有的是地球固体部分放射性物质衰变的副产品,更多的则是随着人类 空间活动的增加及工业、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大气。这就是目前以氮和氧为 主要成份的现代大气。由于大气中存在着空气的对流运动、湍流运动和分子扩散,因此不同 地区不同高度的空气要进行混合。在大气的低层,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很短,湍流混 合作用要比分子扩散混合作用大得多,以湍流混合过程为主,在此高度范围内大气的组成与 高度无关,气体均匀混合。在 100 千米高度附近,分子扩散与湍流混合两种作用大小差不 多。在远高于 100 千米的高空,分子扩散起主要作用。从湍流混合到分子扩散的过渡地带 称为“湍流层顶”,高度大约在 100 千米左右,通常把湍流层顶以下的均匀混合区称为均匀层, 此层以上称为非均匀层。 对从地面到 100 千米高度的大气来说,可以看作是由干洁大气、水汽及气溶胶质粒等 三部分组成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