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轨道交通近期相关信息及资料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的典型代表,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自主创新程度最高、国际创新竞争力最强、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的行业之一。我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将以国家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紧紧抓住技术演进和产业发展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实现规模效益同步提升。根据《成都制造2025规划纲要》,为推进轨道交通产业突出发展,特制订本推进计划。
一、总体思路
根据《成都制造2025规划纲要》总体要求,牢牢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利用成都市内外市场,遵循“设计牵引、创新驱动、外引内培、央地联动”的原则,整合全市资源,贯彻“一全(全产业链)、三新(差异化)、五集群(集群化)”三大思路和“核心企业引导、科技创新引导、示范应用引导”三大导向,以轨道交通新制式和新技术为突破口,培育涵盖轨道交通科研教育、勘察设计、工程总包、装备制造和运营维护等千亿级产业链,建成“行业引领、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45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装备制造过百亿;到2017年,全产业链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6%,其中装备制造突破300亿元;到2020年,全产业链突破1400亿元,年均增长12%,其中装备制造突破500亿元;到2025年,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7%,其中装备制造突破1000亿元,整车制造能力4000辆以上,建成“行业引领、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创新驱动:到2015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增加10%,规模以上企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突破5%,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到2017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年均增速突破12%;到2020年,年均增速突破14%;2025年,年均增速突破15%。
企业培育:到2015年,10亿元以上企业3家;到2017年,培育百亿级企业1家,50亿以上企业1家;到2020年,培育百亿级企业2家,50亿元以上企业2家;到2025年,培育百亿级企业5家,50亿元以上企业5家。
三、推进方向
(一)全面提升整车研发制造水平。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配套设备制造和车辆研发设计,中游为设备制造和集成总装测试,下游为运营及维保服务。我市在轨道交通整车研制方面研发优势突出,生产制造水平快速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拥有中国中车、中铁二院、西南交大、新筑股份等单位,具备多种制式轨道交通整车制造能力。
1 整车产业链示意图
发展重点:依托我市产业基础,以满足我市及整个西部地区市场需求为目标,加快建设中国中车新津、新都产业园,加快形成地铁车辆、现代有轨电车、城际动车和高速动车组整车研制能力,发展轻轨、中低速磁悬浮等新制式轨道交通工具。对应的目标企业有:中车青岛四方、中车长春客车、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等。
技术路线: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途径,掌握车辆系统集成技术,逐步形成地铁车辆、现代有轨电车、城际动车、高速动车组、中低速磁悬浮等整车研发能力,加快试验、调试平台建设,形成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平台与产业化体系。
图2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技术路线图
(二)重点培育配套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零部件生产和核心设备、系统设计,中游为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下游为总装及维修服务。我市在轨道交通配套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领域有一定基础,但较为薄弱,主要集中在轴承、通信信号产品、牵引变电开关柜、断路器、牵引变电等配套产品上,对转向架、制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供电系统等核心部件还没有相应基础和技术储备。
发展重点:依托整车制造项目,发挥产业聚集效应,重点引进和培育转向架、电气系统、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内装、辅件等的研制能力,形成车辆、牵引动力、列车控制等核心系统集成能力,打造可实现本地生产、本地配套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对应目标企业有:美国GE、美国霍尼韦尔国际、法国劳尔、法国泰雷兹、德国福斯罗集团、德国PCS公司、德国克诺尔、瑞典SFK集团、日本NSK集团、中国通号、南车时代电气、南车时代新材、南车株机、中国电子熊猫集团、今创集团、重庆鼎润等。
技术路线: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途径,重点开发牵引供电系统、制动系统、信号系统和通信系统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发展行车监控技术、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防护技术、智能化系统数据传输与处理平台等,形成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成套装备和优势产品。
(三)大力发展工程及养路机械装备。
产业链:上游为轨道交通施工用材料及设备核心零部件,中游为施工及养路机械设备总装和集成,下游为勘察设计、咨询、监理等建设服务。上游企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LUN建筑工程概预算1-2.ppt
- 朝阳区2017年1月初三物理期末考试.doc
- lst微原-第3章1.ppt
- 车贷整体.doc
- 车购税申报V1.1操作手册.doc
- ATKINS成都新都北部新区-FINAL0609-规委会.ppt
- 车间设备常见故障处理.doc
- 车间一线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制度.doc
- 车间责任考核明细.doc
- 陈白沙集明陈献章5.doc
- 2025至2030中国钢轨用轻质复合材料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对薄荷3,8二醇(PMD)行业细分市场及应用领域与趋势展望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弹道头盔行业细分市场及应用领域与趋势展望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2,6二羧基吡啶市场前景规划及未来运营现状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玻璃温度计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地形感知和警告系统(TAWS)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发电技术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多离子束显微镜行业细分市场及应用领域与趋势展望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储能技术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器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