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必修3)2017版本.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甫诗三首必修3)2017版本汇编

颈联 “画图”句重述历史,只有画工曾见过昭君之面,那么君王何在,造成昭君悲剧的直接原因是画工,那么根本原因则是——君王。 君王昏聩,导致昭君容貌未被赏识,北走大漠,只能在夜月之下,魂魄空归。 画面内容:夜,月,环佩,魂 意境:阴郁,幽怨 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尾联 卒章显志,尾联点明了诗歌的情感——怨愤。千百年来琵琶声中飘荡的幽怨之音,分明就是昭君无法排解的沉郁。 述往事的目的? 总结诗歌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这不是与标题“咏怀”不符? “此咏明妃以自悲。”——黄叔灿《唐诗箴注》 “琵琶胡语,怨恨谁论?亦隐寓知音寥落之感。” ——郭曾祈《读杜札记》 “此第三首,则专咏明妃之事,无一字及于己怀,乃吾正谓此为少陵自用己怀,非咏明妃。夫明妃抱此怨恨,不可明言,只以托之千载琵琶;而少陵之怨恨,不可明言,又以托之明妃。通篇只重写‘怨恨’二字,乃所以写明妃,即所以写己怀也。”——佚名《杜诗言志》 昭 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 人 才华横溢, 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君王不识昭君面 明妃出塞 思念故国心不改 沉郁怨愤千年未散 古人 今人 君王不识杜甫才 杜甫离京 心忧社稷心不改 沉郁怨愤时刻相伴 借古人往事 寓今人感慨 结合杜甫生平,了解“悲昭君以自悲的写作目的”。 昭君的身世正暗合了诗人的人生经历。 昭君在汉宫时,因为奸lin小人从中作梗,得不到皇帝的宠幸,远嫁塞外,死后也没有归葬故里; 杜甫因为忠贞于朝廷而遭到排挤,加上时局的动荡不安,以至于漂泊在外,不能回到故乡,处境和昭君极为相似。 借事抒情 ——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怨恨。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诗人的寄托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其二》)。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咏史诗 以历史为对象来抒写自身情感志向的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怀古诗特点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①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 ②明白写作背景。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李清照《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因看到大宋君臣苟安于南方而作。 咏史怀古诗鉴赏要点 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慨个人遭遇,如《咏怀古迹》。第二种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如杜牧《题乌江亭》。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刘禹锡《石头城》。 ④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