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四纪地质作用及第四纪沉积物研究.ppt

第三章第四纪地质作用及第四纪沉积物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干旱区风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地形示意图 1-风蚀湖;2-风蚀蘑菇石;3-风蚀城;4-风蚀柱;5-蜂窝石;6-新月形沙丘;7-塔状沙丘;8-纵向沙垄;9-风成斜层理 4. 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能力很小,当风速为4m/s,只能推动粒径为0.2~0.3mm的沙粒,12级大风才可能推动粒径为4~5mm的砾石。 风的搬运量较大。在大尘暴时,1km3的空气中间可携带1000t尘土。如果这种尘暴覆盖几百平方公里面积,它能携带1亿多吨尘土,使全部农舍被埋没在尘土中。 风的累积搬运量更为可观,如现代陆地上面积达几百平方公里的沙漠和近100万km2的风成黄土就是几百万年内风力搬运的产物。 碎屑物在风力作用下的运动方式分为悬移、跃移、蠕移(推移)三种。风的搬运作用有很强的分选性,导致戈壁,沙漠和黄土呈带状分布。风运物的磨圆作用较强,由于撞击频繁,沙粒表面常呈毛玻璃状。 5. 风的沉积作用 当风沙流随风速的减弱,所携带的碎屑物由于重力作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风积物,并组成各种沉积地形,如沙滩、新月形沙丘等。 风积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气候干燥的亚热带高压区和内陆干燥盆地及其外围地区。 风积物 风成沙:为跃移物和蠕移物 风成黄土:悬移的沉积物 风积物 ①风长距离运动过程中与地面摩擦动能减小; ②遇各种障碍物(树林、草丛、突起的地形等)的阻碍。 造成风速减弱的原因有: (1)分选性极好,大多数颗粒的直径为0.1~1mm; (2)磨圆度好、颗粒基本上无棱角,石英颗粒表面常呈毛玻璃状; (3)成分稳定,多由最稳定和最坚硬的石英等矿物颗粒组成,一般不含云母等片状矿物; (4)常具板状斜层理和风成交错层理; (5)较粗的沙粒表面常具有氧化膜,成分为氧化锰和氧化铁,俗称“沙漠漆”; (6) 风成沙中一般不含生物遗体和遗迹。 由外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松散沉积物,经风蚀作用的反复改造,最终堆积下来的沙粒。风成沙的主要特征有: (一)风成沙 风成沙的层理 灰黄、棕黄色,疏松多孔,孔隙度高达44%~55%,垂直裂隙发育; 分选性良好,大部分颗粒直径为0.5~0.05mm; 磨圆度差,由于悬移过程中颗粒之间碰撞小,一般呈次棱角状-棱角状; 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两者之和占总量的90%左右,含少量的CaCO3淋滤形成的结核(俗称姜土); 无层理 。 (二)风成黄土 由风成堆积的粉沙和尘土组成。风成黄土从高空中沉降下来,其堆积不受地形影响,可覆盖在任何地形之上。中国的“黄土高原”举世闻名,面积达44?104km2,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的陕、甘、宁、晋等省,一般厚度为30~100m,最厚可达400m。风成黄土的主要特征为: 黄土地貌 风成黄土给人类提供了适宜于谷类作物生长的富饶土壤。风蚀作用塑造了奇特的风蚀地形,但也造成土壤的贫瘠、荒芜,风沙流及沙丘的迁移,使沙漠扩大。风沙可埋没耕地,毁坏建筑物,阻塞交通。世界范围的沙漠化是人类目前十分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天山和阿尔金山之间的完美“扇贝” 洪积层主要特征: 组成物质分选不良,粗细混杂,碎屑物质多带棱角,磨圆度不佳; 具有不规则的交错层理、透镜体、尖灭及夹层等; 洪积层由于周期性的干燥,常含有可溶性盐类物质,在土粒和细碎屑间,往往形成 局部的软弱结晶联结,但遇水作用后联结就会被破坏。 ①靠近山坡沟口的粗碎屑沉积地段,孔隙大、透水性强,地下水埋藏深,压缩性小,承载力比较高,是良好的天然地基; ②洪积层外围的细碎屑沉积地段,成分较均匀,厚度较大,如果在沉积过程中受到周期性的干燥,粘土颗粒发生凝聚并析出可溶盐分时,则洪积层的结构颇为结实,承载力也是比较高的; ③在上述两地段之间的过渡带,常因粗碎屑土与细粒粘性土的透水性不同而使地下水溢出地表形成沼泽地带,因此土质较差,承载力较低。 洪积层主要分布在山麓坡脚的沟谷出口地带及山前平原,从地形上看,是有利于工程建筑的。规模很大的洪积层一般可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条件不同的地段: 洪积扇的结构示意图 1-粘土及亚粘土;2-亚砂土;3-含砾粘土、砂土;4-泥炭沼泽土;5-砂透镜体;6-砾石透镜体;7-坡积碎石;8-基岩 3.10 海洋地质作用及海积土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积水盆地,面积约3.61?108km2,占地球表面积的70.8%。 海洋是一个连续的水体,是地球水圈的主体部分,占水圈体积的96.5%。海洋是海和洋的总体,海指近大陆的水体,洋指远离大陆的水体。 海水的运动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等方式。海水的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主要动力。 海洋环境的分区 根据海水深度及海底地形特征,海洋分为 滨海: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海陆交互地带。时而被水淹没,时而又暴露,环境变化大,水动力较强,生物稀少。滨海带宽度取决于潮差的大小及海岸地形的坡度,在潮差较大、地形坡度较缓处,滨海带宽度较大,反之则较小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