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概要1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走进具象艺术 3 一、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 具象艺术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 具象艺术的突出特点首先是它的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按照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的样子来描画对象。 鸟生珍禽图卷 五代 黄筌 绢本 设色 纵41.5厘米 横70厘米 黄筌,字要叔,成都人,山水、人物皆擅,尤以花鸟最为著名,画法精工富丽,对北宋和以后的花鸟画有重大影响。 鸟生珍禽图卷 (局部) 黄筌最擅长用勾勒法作画,即以细淡的墨线勾画出所画花鸟的轮廓,然后填以色彩,以着色为主,给人以富丽工巧的感觉;同时他爱画名花异草,珍禽奇鸟,寓有富贵吉祥的含义。其子黄居寀禀承家风,宏扬工细、逼真的勾勒填彩画法,因此黄氏父子的画风被称作“黄家富贵“,而且风靡后代画院,流风不绝。 《清明上河图》 其中对各色人等的生动描绘已成为人们认识宋代社会、服饰、风俗、技术、建筑、市场等的第一手资料。 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 《清明上河图》画卷简介???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 (今山东诸城)人。 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 (今河南开封)游学, 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建筑物等,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有人物 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俗称 “上河 ”,是当时国家的漕运 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作者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从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主题需要出发,选择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及情节加以表现,如载运江南粮米财物的漕船,与北方经济交流的骆驼队,以及各阶层人物的活动。其中有力夫、纤夫、小贩、市民,还有少数官宦人家的上流社会人物。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船过虹桥的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位置,是画面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紧张的场面。桥下河面水深流急,为使漕船过桥,船工情绪激动紧张,有的撑船,有的掌舵,放桅杆的、掷缆绳的、呼喊指挥的,加上桥上的人为之奔走呼号,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宋)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宋)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宋)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宋) 《教皇英诺森十世》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 1650 年他在意大利罗马访问期间,应教皇本人的邀请而画的。权势显赫的教皇正襟危坐在一把精致的椅子上,一双凶相毕露的眼睛直盯着观众,威严中包含着贪婪,凶狠中隐藏着狡诈。这个当时已76岁的老谋深算的教皇的面貌和性格特征,被真实地表现出来了,以至于教皇本人看了,也只能用半是不满半是赞叹的口吻说:“ 画得太逼真了!” 甚至后来这幅肖像画挂在一间厅堂里时,从外面经过的几个主教,看到这一肖像还以为真的是教皇坐在里面呢!此外,这一作品的用色也相当精彩,闪闪发光的冠帽和法衣,同洁白的亚麻衣领以及镶在衣服上的白花边, 形成一种鲜明而有变化 的 色调,再加上暗红色的天鹅绒背景和镶在椅背上闪闪发光的宝石,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沉着厚重而又华贵的气氛,以显示出教皇至高无上的地位。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教皇英诺森十世 油画 1650年 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作者准确把握住了对象阴险、狡诈、多疑甚至毒辣的性格特征。他双唇紧闭、双眉紧锁、 目光斜视、脸阴沉,好像对谁都不信任。同时他又坚定、独断,要控制一切。 梅杜萨之筏(油画,1819年)席里柯(法国) LOREM IPSUM DOLOR 《梅杜萨之筏》取材于历史真实事件。1816年7月,贵族出生的船长肖马雷对航海知识一窍不通,却被法国政府指派驾驶“梅杜萨号”巡洋舰远征非洲塞内加尔,不幸在西非途中搁浅沉没。船长置全舰400余人不顾,匆匆带领一帮亲信乘救生艇逃跑,剩余的150多人只能利用临时搭建的一只小木筏,漂泊海上逃生。十多天后,淡水食物全没有了,狂风恶浪摧残着人们脆弱的心灵,人们开始绝望疯狂了,甚至互相残杀,啃食死人肉。最后被人救起后,仅存15人,但很快又死去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磁波在水-空气两层媒质中的传播特性研究.pdf VIP
- 2024年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版教材).pptx
- 化工技术服务合同8篇.docx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VIP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新修订内容概述 .pptx VIP
- 2025北京朝阳劲松街道招聘城市协管员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附件1: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免学费申请表.xls VIP
- 牙科防辐射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广东省佛山市H7教育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数学试题.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