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文学七.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住民文学七

一、台灣古典文學 二、現代詩 三、現代散文 四、現代小說 五、母語文學 六、原住民文學 七、報導文學 九○年代是台灣散文發展的劇變年代。張曉風曾指出,這個年代的散文作者「偏傾於個人思維的走向」,家國與政治的熱中關懷少了,呈現出一種往個人心智與世界對話發掘的傾向。 九○年代也是文學出版「低迷」的年代。文學作品常遇到滯銷的窘境,反而帶「速食」性質的商業出版品炙手可熱,於是「沒有人靠散文寫作吃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網際網路勃興產生的效應,網路傳媒的便利,使得文學作品不需經過篩選,就可以自行在網路上「出版」,因而人人皆可以為作家。 九○年代的散文作品延續八○年代的「多元」走向,細分出更多形式的書寫。兩性議題上有廖咸浩、蔡詩萍、平路等; 在族群書寫的部分有夏曼?藍波安、利格拉樂?阿烏,而如何母語書寫族群,則是九○年代仍在摸索嘗試的課題; 在旅行散文的部分有賴端和、鍾文音等;在專業化的「術語式散文」方面,有龍應台、焦桐、林文義、楊照的文化批評; 劉克襄、吳明益的自然生態書寫;在飲食文化有林文月、盧非易等。 此外,九○年代也是老中青散文作家爭鳴的年代,較有成就的散文家另有葉石濤、余光中、隱地、張曉風、杏林子、周志文、吳晟、蔣勳、顏崑陽、廖玉蕙、林清玄、陳幸蕙、劉黎兒、孫維民、林耀德、唐捐、鍾怡雯、陳大為等。 台灣現代小說的發展,以年代和特色來劃分,約略可分為日治時期現實/現代主義小說。 五○年代的反共、懷鄉小說。 六○年代移植西方當代文藝思潮的現代主義小說。 七○年代時,出現「橫的移植」的反動浪潮,並相應的產生鄉土反思,「本土」小說也從長久的沈默中再度崛起。 八○年代後,由於政治解嚴,言論漸趨自由,小說題材與內容指涉的尺度大大地放寬,使得小說的類型也愈形多元繁複。 台灣日治時期的小說在發聲之初,本著新文學運動的精神,以反封建舊思想、反帝國主義的抵抗與批判現實的精神為基調,表現出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 就語言方面來看,這時期小說使用的語言,以中國白話文和日文為主,以中國白話文寫作的小說,在歷經三○年代之出一場台灣話文論戰之後,逐漸有將地方方言融入小說語言中的傾向。 賴和〈彫古董〉、〈棋盤邊〉、〈一個同志的批信〉等篇,都可以看出作家欲將母語整合至文學創作中的苦心。 依葉石濤對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分期來看,第一期為「搖籃期」(1920~1925年),代表作家與作品有追風(謝春木)〈她往何處去〉、無知〈神秘的自制島〉。 第二期為「成熟期」(1926~1937年),此時期台灣作家輩出,作品的水準與日提升,代表作家有賴和、楊雲萍、楊守愚、楊逵、蔡秋烔、朱點人、王詩琅、林越峰、張慶堂、巫永福、張文環、翁鬧、吳天賞等。 第三期為「戰爭期」(1938~1945年),此時期的小說藝術之成就最高,代表作家有張文環、呂赫若、龍瑛宗、王昶雄、葉石濤、周金波、陳火泉等。 1950年「中華文藝協會」成立,並陸續提倡反共抗俄的文學,以及「適合戰鬥時代與戰鬥任務」之「戰鬥文藝」。 此時的小說作者以大陸來台第一代作家占大多數,以反共和懷鄉二種題材為主,較具代表性的作家與作品有姜貴《旋風》、潘壘《紅河三部曲》等。 另一方面「中華文藝協會」亦提倡「文藝到軍中去」,因而產生了一批獨具特色的軍中作家,如司馬中原、朱西寧等,與官方文學思潮相對的是「鴛鴦蝴蝶派」小說亦在此時興起,反映出在政治的高壓下,文藝產生逃避與走向軟性文學的一面。 部分台籍作家也有優異的作品問世,如鍾理和《笠山農場》、廖清秀〈恩仇血淚記〉、李榮春《祖國與同胞》等。 50年代是女作家輩出的時代,作者的主要興趣主題仍然是脫離不了女人、家庭、情愛的範圍。如潘人木的蓮漪表妹、馬蘭自傳;林海音的綠藻與鹹蛋、城南舊事等;郭良蕙的心鎖、銀夢等; 1960年,以白先勇為首的一群年輕作家,因不滿反文共文藝與鴛鴦蝴蝶派小說,但在寫作傳統上又無法與五四文學接軌,因而繼紀弦《現代詩》之後,再度提出移植歐洲現代主義的主張,並創刊《現代文學》雜誌。 此時期「大河小說」的出現也是值得注意的現象,如鍾肇政《濁流三部曲》、李喬《寒夜三部曲》,皆是規模宏大的小說,顯示出一種尋根與召喚歷史記憶的渴求與焦迫。此外,著眼於台灣社會、文化現狀,並以此為創作題材的作家另有吳濁流、葉石濤、鄭清文、王禛和、黃春明、陳映真、鐘鐵民等人。 60年代的代表作家,白先勇,代表作品有台北人、遊園驚夢、花橋榮記等; 張系國,是一位多產作家,開拓了台灣科幻小說新領域,代表作品有皮牧師正傳、地等; 王禎和,以描寫小人物悲苦生活見稱,代表作品有嫁粧一牛車、香格里拉等; 黃春明,善於表現農村傳統生活及許多小人物的故事,代表作品有鑼、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等; 七等生,文壇都稱之為隱遁性的作家,代表作品有我愛黑眼珠、沙河悲歌等; * * 台灣文學通論 「台灣古典文學」,顧名思義指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