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概要1.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概要1

种植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种植抗病、丰产良种 防治措施 培育无病壮秧 减少病害的初侵染菌源 选用无病的种子 选地势高且远离村庄、草堆和场地上未发病的田块做秧田 避免用病草催芽、盖秧、扎秧把 肥水管理应做到排灌分开,浅水勤灌,严防深灌、串、漫灌,适时烤田 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过多 防治措施 秧苗三叶期和移栽前3~5d各喷药一次 零星发病中心的田块,应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 发病中心多的田块应全田喷药防治 在病害常发区,暴风雨后应立即喷药防治 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策略 药剂防治 可选用的杀菌剂有20%叶青双、 20%龙克菌、 25%叶枯灵、 10%叶枯净等。 ? 防治措施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随着矮秆品种和杂交稻的推广,该病发生日趋严重,特别是高产稻区受害较重。发病后叶片枯死,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减少,秕谷增多,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30%以上。 症状 从苗期至穗期都可以发生 主要侵染叶鞘和叶片 以抽穗前后发病受害最重 叶鞘发病 先在叶鞘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 边缘不清楚的小病斑 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病斑,病 斑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 天气干燥的条件下,病斑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 经常几个病斑相互愈合成为云纹状大斑块。 症状 叶片发病 病斑与叶鞘相似,但形状不规则 病斑外围褪绿或变黄 病情发展迅速时,病部暗绿色似开水烫过 叶片很快呈青枯或腐烂状 病害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蔓延。 症状 穗部发病 轻者,穗呈灰褐色,结实不良 重者不能抽穗,造成“胎里死”或全穗枯死 症状 识别要点 病斑云纹状 后期产生鼠粪状菌核 症状 病原 初侵染来源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核和菌丝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和其他寄主上越冬。 水稻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入田间的土壤中,成为第二年或下季水稻的主要初侵染源。 发病规律 传播 稻田翻耙、灌水后,越冬菌核漂浮在水面上,栽秧后随水漂流附着在稻株基部叶鞘上。 菌核可分为浮核(浮于水面)和沉核(沉入水中)。 菌核可分为浮核(浮于水面)和沉核(沉入水中)长出菌丝蔓延进行再侵染。 病部形成的菌核脱落到水中,随水流漂附在稻株基部,萌发侵入引起再侵染。 在稻田,灌溉水是菌核传播的动力,密植的稻丛是菌丝体进行再侵染的必要条件。 发病规律 农业防治 ①种植抗病品种; ②合理排灌:改变水稻生长中高湿的环境条件,水稻生长前期浅水灌溉,中期(分蘖末期至拔节前)适当晒田,后期干湿交替灌溉,即避免长期深灌,也要防止过度晒田。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③合理施肥 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施用,做到长效肥与速效肥相结合,农家肥与化肥相结合,以农家肥为主,氮肥应早施,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 ④清除菌源 在秧田或本田翻耕灌水耙平时,用网筛等工具打捞菌核;不用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病稻草还田,铲除田边杂草,可减少菌源,减轻前期发病。 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 在病害盛发初期 可选用井冈霉素67.5~75.0 g/hm2针对稻株中、下部加水喷雾或泼浇施药1~3次,间隔10~15天。 在分蘖盛期至圆秆期 也可选用甲基硫菌灵按有效成分900 g/hm2加水喷雾2~3次。 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 在水稻始穗期和齐穗期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28%复方多菌灵(多井悬浮剂)常规喷雾 在分蘖盛期至拔节期 5%安福(已唑醇) 用药量60~75 g/hm2常规喷雾,可保持药效4周以上 防治措施     一、苗瘟 发生在3叶期以前 不形成明显的病斑,初期在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淡红色或黄褐色,严重时病苗枯死。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灰绿色霉层。     二、叶瘟 发生在3叶期以后,因水稻品种抗病性和气候条件不同,病斑分为4种症状类型。 白点型 急性型 慢性型 褐点型    ①白点型 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 遇适宜温、湿度条件能迅速转变为急性型病斑, 病斑白色或灰白色 多为圆形 不产生分生孢子。     ②急性型 多在感病品种上发生 在温、湿度适宜及存在大量感病品种的条件下,易引起病害流行。 病斑暗绿 多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针头至绿豆大小,后逐渐发展为纺锤形 在叶片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遇干燥天气或经药剂防治后,急性型病斑转化为慢性型病斑。 ③慢性型: 典型的稻瘟病病斑 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型,三部一线是识别要点 病斑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 病斑中央灰白色称为崩溃部 边缘褐色称为坏死部 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毒部 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     ④褐点型: 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发生 病斑为褐色小点 多局限于叶脉间 不产生分生孢子     三、叶枕瘟 初为污绿色病斑 不规则地向叶环、叶舌、叶鞘及叶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