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doc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绪论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新区控制性规划低碳指标体系研究 能源基金会 北京营国城市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十月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5 1.1 研究背景 5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6 1.3 研究方法 6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7 第二章 低碳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 9 2.1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背景 9 2.2低碳生态城市概念与内涵 9 2.3目前存在的问题 10 2.3.1理论与技术 10 2.3.2实施与管理 11 2.4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11 2.4.1 技术层面 11 2.4.2实践层面 12 第三章 低碳生态城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14 3.1 国际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14 3.2 国内低碳生态城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15 3.3目前低碳生态指标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 18 第四章 基于控规层面的低碳指标评估 20 4.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20 4.2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及特点 20 4.2.1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 20 4.2.2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体系 20 4.3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要素内容与不足 24 4.3.1土地使用规划控制 24 4.3.2建筑容量规划控制 24 4.3.3建筑建造规划控制 25 4.3.4道路交通规划控制 25 4.3.5绿地规划控制 26 4.3.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控制 26 4.3.7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控制 26 4.3.8景观风貌规划控制 27 4.3.9地下空间开发控制 27 4.3.10其它特定要素规划控制 27 第五章 控制规划低碳指标体系构建 28 5.1指标体系构建原理 28 5.2 相关案例概述 28 5.2.1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8 5.2.2无锡太湖国际科技生态园区规划 29 5.2.3无锡生态城示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0 5.2.4美国加州菲尔福德市火车站地区开发规划 32 5.3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特点 33 5.4指标体系框架 34 5.5指标体系构建具体说明 35 5.5.1生态环境 35 5.5.2绿色交通 38 5.5.3建筑能源 41 5.5.4市政工程与资源节约利用 43 5.6控制规划低碳指标应用案例 47 5.7未来研究建议 48 主要参考文献: 49 附件 52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推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技术,倡导低碳发展模式,以期减缓气候变化进程,减小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积极行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1年2月,中国有259 个地级以上城市将“低碳城市”或 “生态城市”作为发展目标。 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土地和空间资源的配置机制,是政府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现有城市规划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碳排放约束,创新低碳城市规划技术和方法等,以实现低碳城市社会“共识”的追求。尽管低碳规划研究在中国已取得初步进展,但对于快速城市化、大规模建设的中国,如何从操作层面具体减少碳排放,尚无经验。 目前我国规划的“低碳”元素都主要为概念性和描述性的原则,因此带来两个问题:(1)概念性的低碳原则由于未能有科学的依据和有操作性的指导作用,在下一步的管理实施层面会被忽视;(2)描述性的原则未能和国家/地方政府定量减碳目标接轨,使城市规划不一定能进入主要的城市减碳政策的讨论议程内。 2011年1月1日实施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进一步明确了编制和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的因素。但是,以上内容局限于开发和建设,均未考虑降低碳排放量指标的要求。 因此,目前最重要的研究工作之一是建立一套有操作性的“控制性规划低碳指标”,使城市规划管理和实施可以有具体的指引和参考依据。这项工作对推动我国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有极大现实意义和急切性。 未来的二十年将是中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的关键期,也对城市规划尤其是法定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将低碳指标融入到具体的规划控制中成为规划探讨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前,中国大规模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新区(开发区),相对旧城复杂的减碳技术和高昂的改造成本,新建地区的减碳目标可以更合理一些,也较容易实现。目前,微观层面的技术减碳包括交通系统(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生态绿化(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植林率、立体绿化、透水地面等)、市政系统(新能源、水资源、废弃物处理等)及绿色建筑(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等)。 在一些地方规划中对低碳建设开始进行探索,低碳指标研究已具备了一些基础,如:已经完成的北京长辛店控规(2009)提出区域碳排放低于常规方案50%的目标,可再生能源占比20%;空间布局与季节风向结合,同时在常规控规的基础上,增加生态规划控制性指标。 苏州独墅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