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造山运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与造山运动

地震與造山運動 板塊運動與造山運動 造山運動:岩層因地殼變動而發生【褶皺】,受擠壓隆起成山脈的作用。這種山脈稱為【褶皺山脈】,常見於板塊【聚合帶】邊緣,伴隨著變質作用和岩漿活動。 例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中央山脈。 喜馬拉雅山:【印澳】板塊與【歐亞】板塊聚合,使印度大陸與亞洲大陸碰撞形成的。 變質岩 變質作用:因【高溫高壓】作用,造成岩石中原有礦物產生【化學變化】或【重新排列】,甚至【結晶出新的礦物】。 變質岩:經過變質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葉理:變質作用時,【片狀礦物】重新依【垂直】主要擠壓力的方向平行排列,造成岩石出現板狀或片狀的破裂面,這種破裂面稱為葉理。 葉理狀的變質岩 板岩、片岩、片麻岩 非葉理狀的變質岩 石英岩、大理岩、 角閃岩、蛇紋岩 原岩的成份影響變質岩的種類 原岩名稱 形成的變質岩種類 沉積岩 頁岩、泥岩 板岩(片岩(片麻岩 砂岩 石英岩 石灰岩 大理岩 火成岩 花岡岩 花岡片麻岩 玄武岩 綠色片岩(角閃岩 橄欖岩 蛇紋岩 台灣的變質岩:台灣的變質岩主要分布於雪山山脈、中央山脈。由台灣西部經中部橫貫公路到太魯閣,一路依次可見到【頁岩】(沈積岩)、【板岩】、【片岩】、【片麻岩】,這顯示了板塊擠壓所造成的變質程度,由西向東逐漸【增大】。 岩石循環 顯微鏡下的火成岩、沉積岩、變質岩 斷層與地震 斷層:岩層受力會產生變形甚至斷裂,若破裂面兩側的岩層發生【相對的位移】,這種現象就稱為斷層。 地震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斷層】引起。長期積聚的能量因岩層斷裂而在瞬間藉由【地震波】的形式釋放出來。 全球地震帶:多分布在板塊【邊界】上。 環太平洋地震帶(聚合板塊邊界(隱沒帶) 中洋脊地震帶(張裂或錯動板塊邊界(只有淺源地震) 歐亞(or地中海-橫貫亞洲)地震帶(聚合板塊邊界(造山帶) 台灣的地震帶:屬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一部分。 台灣的地震 發震次數 震源深度 遇同等規模地震時的災害程度 東部 較多 較深 較小(多發生在海上) 西部 較少 較淺 因人口密集常造成嚴重災害 斷層的形式:正斷層(拉張力)、逆斷層(壓縮力)、平移斷層(剪切力) 地震觀測 地震儀:記錄地震發生的儀器。世界最早的地震儀是後漢張衡製造的候風地動儀。近代全球的地震儀都是根據【慣性原理】設計,當地面有震動時,因較重物體慣性大,擺錘上所附的針筆不動,旋轉的捲筒及記錄紙會隨地面產生震動而畫出軌跡。 地震觀測要項(由中央氣象局發佈消息) 發震時間:利用P波和S波到達測站的時間差反推 震央位置:震源在地表的投影點 震源深度:淺源地震(0~70KM)、中源地震(71~300KM)、深源地震(301~700KM) 地震規模與各地震度 定義 距震源遠近的關係 數值 通用標準 地震規模 地震釋放的能量 各地規模值皆相同 帶有一位小數點,每增加1.0,能量增加31倍多 世界通用芮氏地震規模,不易測得的以地震矩規模求得 地震強度 地震破壞地面的程度。目前以加速度gal(1cm/s2)大小分級 距震源越近,則震度越強 皆為整數值,只是等級大小的代號。 各國自定分級制度,台灣分0級無感地震和1~7級有感地震 【註】芮氏地震規模:小於5.0(小地震,5.0~7.0(中度地震,大於7.0(大地震 地震波 傳播途徑 種類 可通過介質 波速 振動方式 介質振動方向 振幅(能量) 振動時間 體內波 地球內部 P波 固、液、氣皆可 快 縱波(壓縮波) 與行進方向平行 小 短 S波 無法在液態中傳播 中 橫波(剪力波) 與行進方向垂直 中 中 表面波 地球表面 L波 R波 慢 垂直繞橢圓或蛇行 大 (破壞力大) 長 地震震央的定位 震央距離的測量:可由S波和P波到達測站的【時間差距】及兩者【速度】來求得【距離】。 Ts-Tp=Δ(1∕Vs-1∕Vp)Δ=(Ts-Tp)/(1∕Vs-1∕Vp)Tp為P波到達時間Ts為S波到達時間Δ為測站與震央的距離To為地震發生時間To=Tp-Δ/Vp 第四章 造山運動與地震 歷屆學測試題 ( )1.下列有關此地區地質現象的敘述,何者正確? (A)此地區的斷層,以正斷層為主 (B)此地區發生的地震,全屬淺源地震,而無中源和深源地震 (C)此地區較深處岩石,不可能受到高溫和高壓的影響而變質 (D)圖1 上甲處之所以凹陷, 主要是因受到板塊隱沒下沉、拖拉造成的 (E)圖1 上乙處岩石的礦物結晶顆粒,比圖1 上丙處岩石的礦物結晶顆粒大 90年 ( )2.下列三種變質岩, 依變質程度由低到高之正確排列順序為何? (A)板岩、片麻岩、片岩 (B)板岩、片岩、片麻岩 (C)片岩、片麻岩、板岩 (D)片岩、板岩、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