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地区斑岩铜矿研究现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江地区斑岩铜矿研究现状

三江地区斑岩铜矿的研究现状   摘 要: 铜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重要基础原材料之一,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之中,对铜的消费量仍然在不断上升,但我国的铜资源供应能力有限,三江地区是少有的大型斑岩铜矿床。所以对三江地区斑岩铜矿的综合研究,对寻找和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我国铜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三江地区;铜矿;斑岩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3.204 1 前言 铜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重要基础原材料之一,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之中,对铜的消费量仍然在不断上升,但我国的铜资源供应能力有限。我国铜储量位居世界第七,但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现状,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与国外的富铜大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1] 世界铜矿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2]:硫化物型铜镍矿,沉积型铜矿,火山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和斑岩型铜矿。当今世界上铜金属储量约为10亿吨,斑岩铜矿的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是所有类型铜矿中最多,是各类铜矿之首[3]。在中国的斑岩型铜矿占铜矿总储量的大约一半左右,所以斑岩型铜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开发利用矿床类型[4] 2 三江地区斑岩铜矿研究现状 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带上集中分布了斑岩铜矿。所以该区是矿床地球化学及斑岩型铜矿成矿模式的主要地区,也是也是研究岛弧带的构造演化和成矿作用的理想场所[5]。但由于前人在本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成矿控制方面,对岩浆岩方面的研究程度较低 1979年,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提出中甸地区的斑岩分印支和燕山两期 1986-1990年,叶庆同、莫宣学、李兴振等对该区的火山岩、侵入岩分布及特征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991-1998年,莫宣学、杨岳清等,通过对中甸地区岩浆岩及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本区的斑岩铜矿既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2002-2004年,曾普胜等,通过对岛弧带构造格架研究发现中甸地区岛弧带内东、西两个斑岩带的斑岩型铜矿的找矿远景极大 2004-2006年,李文昌、潘桂棠、莫宣学、侯增谦、曾普胜等,通过三江地区南段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综合研究表明,义敦岛弧是“三江”古特提斯四个洋盆,即昌宁-孟连洋、澜沧江洋、金沙江-哀牢山洋、甘孜-理塘洋。其中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的中甸岛弧是非常具有找矿前景的斑岩型铜矿成矿带 3 结论 世界上数十年来斑岩型铜矿的研究表明:其最重要的成岩地质环境是汇聚型板块边界。主要的观点有两种[6]:首先是汇聚型板块边缘的由大洋地壳俯冲所产生的岛弧或山弧环境,另一种是产生于大陆板块内部的板内环境。在洋壳俯冲陆壳产生岛弧或陆弧环境产生的斑岩型铜矿占世界上斑岩型铜矿的九成以上,但板内斑岩型铜矿一样不可忽略 而我国前人在三江地区对斑岩型铜矿的研究大多都是与矿床形成机制和控矿构造有关,对研究区的地质生产及科研工作都围绕着义敦岛弧带南段的普朗铜矿等斑岩铜矿床的成矿过程、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展开。但对于研究区的基础地质和综合研究工作方面较为薄弱 斑岩型铜矿作为金属铜的最大来源,主要产于汇聚型板块边界的陆弧和岛弧环境中。基于大量对陆弧和岛弧环境下产生的斑岩铜矿床分析,Sillitoe提出了著名的斑岩型铜矿板的经典块构造模型。他通过对全球斑岩铜矿的分布特征的仔细分析,指出在板块俯冲背景下斑岩铜矿主要在主动大陆边缘钙碱性火成岩带中形成,矿床矿化与板块俯冲作用引起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相对于前者,关于板内斑岩型铜矿研究的起始要晚一些。而且是随着最近数十年板内斑岩型铜矿的大量被发现,其研究才开始有所深入。Holllster等建立了石英二长岩型斑岩铜矿蚀变一矿化模型。杨志明等初步提出了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成矿模型 综上所述,三江地区岩浆物质来源的形成、浅成环境中侵位机制和含矿热液富集沉淀条件是斑岩型铜矿产生的重要步骤。而汇聚型板块边界则为三江地区斑岩型铜矿最重要的成矿区域背景 参考文献: [1]陈甲斌.全球铜资源状况及未来五年中国铜资源战略[J].江苏地质,2006(04):314-320. [2]白静,温建康,黄松涛等.不同成矿条件下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研究概况[J].稀有金属,2012(04):644-650. [3]杨夕辉.三江成矿带中甸地区斑岩型铜矿成矿综合信息研究及资源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5. [4]马瑛.斑岩铜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西部探矿工程, 2007(09):89-92. [5]刘学龙,李文昌.云南格咱岛弧印支期岩浆作用的锆石年龄和铪同位素证据[J].地学前缘,2013(05):57-74.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