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知道魂的履料在不足道可是今天我若不下改天也不有人做是我的所在我既已他也只有我能他自黑夜之中抽出即便只是臾片刻是我的但是我也是有其必要人的生命是生始而是死亡始哀悼灰始城大道看蒙迪安小美林德中央大法文系教城大道者二後的文集中文太裔作家埃利瑟的小夜大利太作家普利摩李的如果是一人法作家安泰姆於一九四七年出版人物蒙迪安未身童年父母期的缺席不居所情感的依附不易生就被迫必搬德期是家庭秘密生活中的一空缺一道秘密因不能述所以更加喧後後不同在於世代的距史不同在於人深刻的後是一大特殊的型式它物件或源的不是透回而是透
我知道,這幾個遊魂的履歷資料實在不足為道,可是今天我若不記下來,改天也不會有人會做。這是我的職責所在,我既已認識他們,也只有我能夠將他們自黑夜之中抽離出來,即便只是須臾片刻。這是我的義務職責,但是對我來說也是有其必要。 人的生命是從誕生開始,而藝術則是從死亡開始,從哀悼,從灰燼開始。 * 從《環城大道》看蒙迪安諾小說美學 林德祐(中央大學法文系教師、《環城大道》譯者) 二戰後的創傷文學 集中營見證文學 1. 猶太裔作家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的小說《夜》(La Nuit) 2. 義大利猶太作家普利摩?李維(Primo Levi)的書《如果這是一個人》(Si c’est un homme) 3.法國作家羅貝?安泰姆(Robert Antelme)於一九四七年出版《人類物種》(L’Espèce humaine) 蒙迪安諾並未親身經歷。 童年父母親長期的缺席 不斷變換居所 情感的依附不易產生,就被迫必須搬離。 德軍佔領期是家庭秘密,生活中的一場空缺,一道謎團。 秘密因為不能講述所以更加喧嘩。 後記憶 後記憶與記憶不同在於世代的距離,與歷史不同在於個人深刻的連結。後記憶是一種強大特殊的記憶型式,它與物件或來源的連結不是透過回憶,而是透過想像介入與創造力媒介而來。這並不是說,記憶本身就不是透過媒介而來,而是它更直接與過去連結。 後記憶講述的經驗主要是針對出生在事件之後的世代,這一世代的成長過程籠罩在這些敘述陰影下,他們自己後來的故事也遭到上一代的創傷事件形塑。 創傷者透過自我的防衛逐漸適應了傷痛,這些防衛雖然讓他們付出極高的代價,但卻有效地使他們適應生活。 然而,親近的人隱約感受到一股不安,卻無法辨識其原因。 創傷者所要面對的是一場真實,而親近的人對抗的是一縷幽靈。 –引自西呂尼克,《心理韌性的力量》 當一個孩子在這樣的情感環境下發展自我,他肯定會接收了父母親詭異的行跡,從昔日不為人知的歷史中逃逸而出。 小孩的心理,甚至生理把這些怪異的行徑全盤吸收,沒有真的防備,他連施虐者是誰都無從得知。他從這些他眷戀的大人身上捕捉到一些遮遮掩掩、支支吾吾的秘密。 –引自西呂尼克,《心理韌性的力量》 蒙迪安諾與「黑暗時代」 曾經在那個巴黎生活過的人,想盡快把他給忘了。對那些曾經身為稱得上是倖存者的人來說,那是一場惡夢。之後當他們的孩子問起那個時期,那個巴黎,他們回答得閃爍其詞,好像有甚麼難言之隱。但面對我們父母的沉默,我們全都猜到了,彷彿我們親身經歷過。 –引自〈諾貝爾文學獎得獎感言〉 六○年代的普遍觀感,怎麼看待德軍佔領期的猶太人? 隱姓埋名,就像電影《老人與小孩》:猶太小孩隱匿身分,住到一對反猶的老夫婦家中。 加入了抵抗運動,響應了戴高樂總統的號召。 逃到美國去。 被捕關入集中營。 蒙迪安諾筆下的猶太人則不在這些範疇之中。 「……我父親之所以能夠保全自己的性命,應該是他那種曖昧不明的態度,他妥協,他讓步。縈繞我腦海的,並非奧茲威辛滅絕營,而是在這個詭異的氛圍下,有些人為了活口,必須跟他們的劊子手妥協。我並沒有特別譴責我父親的行為。我純粹陳述……」(Croix, 09/10/1969) 維琪政權與戰後否認主義 維琪政權是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戰而降的情況下,尋求與德軍和解所建立的一個親德政權。 不戰而敗的恥辱、戰爭期間親德的合作派與抗德分子的對立造成的內戰、法國境內對猶太人大規模的逮捕、戰後的肅清……皆使這段歷史成為當代法國人不願多談的過去。 亨利?胡梭的《維琪症候群》 一、「哀悼期」(大約是1944到1954年) 創傷過後原本應該進行的哀悼工作被內戰的後遺症、清算、大赦等後續事件取代。 二、「壓抑期」:關於維琪政權的討論銳減,只有頌揚法國抗德行動的論述能登上版面,且形成越來越穩固的神話。(刻意抹滅過去通德的過往) 三、「受壓抑事物復返」:1970年代以後,產生了一些質疑主流論述的聲音,破除法國人抗德的神話。 蒙迪安諾小說演變分期 1. 德軍佔領期四重奏 -主角:雙面間諜,通敵少年 -探索父親在黑暗時代的行徑 -直接挪用納粹反猶太人的廣告宣傳 -父親被丑角化。 -好像在跟父親算舊帳一樣。 -藉此療癒心中的傷痛。 2. 轉向期: - 不再鎖定德軍佔領 -偏好60年代,不特別針對猶太問題。 -個人身分探索 -主題:無國籍的人、失憶的人、飄零的人 3. 見不得光的生活 -18-20歲的年輕人 -要如何成為作家? -間接但比較明白地承認父親在德軍佔領期的罪行 4. 陌生女子系列 想要寫一些關於陌生女子的傳記,她們已經不見蹤影了,但我想透過書寫捕捉她們的蹤跡,運用小說這個工具。 Ex:從《朵拉》到《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 《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女主角叫做露琪,其他的敘述者不斷在追尋或追憶她的過往。 這些消逝的人,被歲月遺忘的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