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背景中爱情理想.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卷第1期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01.7No.1 2009年3月 ofHuaihaiInstituteof ScienceEdition) Mar.2009 Journal Technology(Social 文章编号:1008—3499(2009)01—0049—03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背景中的“爱情理想 邓 渊1,潘繁生2 (1.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部,江苏连云港222002;2.淮海工学院文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爱情书写突破了重重的禁区,其中“爱情理想”因承载着伦理 道德、人生理想等诸多内容而具有了更为深沉的意蕴。80年代处于社会特型的特殊阶段,致使文 学与其他非文学因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其中,文学主流话语对“爱情理想”的影响尤为突出,也 因此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中国文学,“爱情理想”;主流话语 中图分类号:1206.6 文献标识码:A “爱情理想”这一概念尚未有人作过严格的界定, 就谈不上“爱情理想”的书写。即使有,这里所谓的“爱 本文把凡是在小说书写中出现的对于心目中理想爱情 情理想”也是和革命理想息息相关的。换言之,这时的 的期望、追求抑或怀疑、异化、否定的主题、叙事与言 革命政治理想完全遮蔽了“爱情理想”。 论,都作为本论题的研究对象。首先,“爱情理想”并不 新时期文学对人性、人道主义的建构是从爱情开 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是一个内涵复杂、处于变化 始的,正如何西来所指出的:“文学创作中爱的解放,是 状态的研究对象。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一边追求着理 人的重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的侧面。爱的不自由,实际 想的爱情,一边修改着自己的“爱情理想”;其次,虽然 上反映着人身的不自由;爱的权利的被剥夺,是以剥夺 “爱情理想”话题在哲学意义上是形而上的,但在现实 者对被剥夺者的人身支配为条件的。因此,爱的解放, 生活和文学书写中,“爱情理想”往往会归结到一些具 不能不说是人的解放的主要内容。D]因而,新时期之初 体的人、具体的事件和具体的关系上,“爱情理想”的内 的“爱情理想”书写承载了复苏“人性”,“人权”、“人道主 涵正是这些具体的对于爱情这种特殊情感的想象或希 义”等使命,具体表现为对“爱情理想”书写禁区的突破 望、怀疑或否定,以及那些想象、希望、怀疑、否定背后 和“爱情理想”书写中的伦理之争。 的人物、事件、主题、价值追求等。文中的“80年代”指 在经历了近30年的“爱情理想”书写缺失之后。刘 的是从1977年作家刘心武发表的《班主任》为起点一直心武于1978年在《十月》创刊号上发表了《爱情的位 到90年代初的10余年。 置》,可以说,它是新时期以来第一篇真正意义上讨论 “爱情理想”的作品。尽管在此之前的《班主任》中,也 一、“爱情理想”书写的复苏 已涉及到了爱情,但那仅仅是作为“伤痕文学”暴露的 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文革”结束,由于种种原因, 一个材料而已。《爱情的位置》第一次正面探讨了新时 小说文本中的爱情书写一直被视为小资产阶级情调。 期在思想解放的思潮下人们对于“爱情理想”的不同看 在近30年的小说文本中几乎找不到纯粹的“爱情理 法,既书写了冯姨的“爱情理想”,还着重刻画了两个女 想”书写题材,即使偶尔有一两篇,也是被视为文艺批 青年不同的“爱情理想”。时隔不久,女作家张沽发表 判的对象而存在的。如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肖也 了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提出了“爱情理想”中 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宗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 的真爱宣言。在20tit纪80年代初的特定语境之下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